这轮人才争夺战,上海凭啥赢不了北京?
2016-7-19 11:14:0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市政府们很清楚。号称吸引了最多年轻人的北上广深,在这方面也挺焦虑。只有打赢其他几个一线城市,才能获得最多最好的人才储备。这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哪个城市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社科院觉着魔都创新人才不够
不管此前已被贴上怎样的标签,标榜自己建成了哪些中心,“互联网+”、“创新”这波代表未来的大潮,各个城市都不想错过,人才储备成为重中之重。
上海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6上海经济发展报告》直接将主题定为“创新发展先行者”,专门辟出一个部分提出——上海的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大幅低于北京,这里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指研究与发展(R&D)人员。具体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的“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对比是这样的:
上海具有硕士学历的研发人员数量仅为北京49.6%,博士更是只有37%。于是社科院课题组的专家给出建议,“上海应加强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
小编抹泪,在上海这种随便找个实习都能围观研究生群殴的地方,专家们竟然还嫌人不够多!
仅看科研人员便断定上海人才储备落后,并不能让人信服。
北京人才储备的确遥遥领先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以受教育程度高低来区分,是比较直观的一种方式。
小编查看了2010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高学历人口占比来看,北京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
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上海人才储备的确远远比不上北京。
不用提醒小编2010年的数据太过时,下面的数据可以合理推出,即使又过去了几年,这样的格局也不会发生多大变化。
从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4年各省市在校生数量来看,北京的硕博在校研究生数量是上海的2.2倍,广东的3.5倍。
这个数据表明,北京是一线城市中先天条件最好的,本地高校培养了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年复一年积累着绝对优势。
没有北京这种先天优势,就要想办法把其他地方的高学历年轻人吸引过来。
但小编注意到,截至目前现实还是这样——北上广深之间的高学历人口占比排名,跟在校学生数量排名一致。想要靠引进外地高学历年轻人来补足,确实很难。
这里有雾霾和拥堵,更有高薪高职
对于高学历年轻人来说,为什么要挤进或者留在这个城市?原因无非就是两点:①这里有我要的工作;②这里有我要的生活。
第二个原因见仁见智,工作生活在帝都的人们,往往一边抱怨着雾霾、拥堵和高房价,一边在职场上呕心沥血着;逃离北上广,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或者就是一场让白领们津津乐道的营销活动。关系更直接的还是第一点,那么我们来用数据看一下,究竟哪个一线城市能提供更多工作选择?
小编在智联招聘网站上查询了7月12日当天各城市发布的职位数量,北京依然遥遥领先,是第二名上海的2倍以上。
也就是说,即使给其他一线城市拨入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也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接纳。这么多人选择北上并非没有道理。
有人说,雾霾和拥堵都可以忍受,高房价可能是阻挡人才留在一线的最关键因素了。小编看深圳就解决得很机智,直接推出了贴心又实用的人才引入办法——发钱。
在2015年向近4万名新引进人才发放1.33亿租房补贴之后,深圳在2016年3月又提高了对引进人才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引入深圳后,各区之间还要激烈地争夺一番,有些区会在前面的基础上再提高补贴金额。
小编替年轻人喊个话,工作岗位数量暂时无法解决的城市们,起码可以向深圳市政府学习下这一招。
- 深度报告解密“自动驾驶之眼” 世界重要玩家全在
- 刘强东:若是失去京东控制权 我宁可将公司卖掉
- 《路边野餐》:野生的中国电影一波新浪潮
- “文化”与“武化”
- 重工业急速下滑 印钞票越来越不管用了?
- 房地产爆炸式的增长已经不再可持续了
- 宝能如何买下了四分之一个万科?资金路线图在此
- 虚拟现实将改变CJ格局,ShowGirl将要失
- 当创业公司高管开始满世界找工作的时候……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