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宁波举行的2016海上风电领袖峰会期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透露,在编制“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时,对于2020年底国内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初步确定为1000万千瓦。
“目前海上风电项目核准了不少,但是建成的不算多,说明了海上风电发展的复杂性。”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制定的500万千瓦装机量目标并未实现,而且差距比较大。
截至2015年底,国内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达到482万千瓦,不过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仅为75万千瓦。
李鹏并不认同激励政策不足导致国内海上风电发展缓慢的说法。他解释称,“十二五”期间,政府并未采取过度的刺激政策使得行业盲目发展。“如果把海上风电的价格制定的比较高,大家一哄而上可以完成500万千瓦的建设目标,但是国内哪家主机厂能拍胸脯保证自己的海上风机运营时不会出问题?”李鹏称。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不但建设成本更高,同时后期的维护保养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国内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成本已由2009年的每千瓦2.3万元下降至2015年的1.6万元,不过这一成本仍然是陆上风电场的两倍。
李鹏认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风险非常大,一旦出现大批量的风机设备故障,绝大部分国内设备制造商很难抵挡其风险。国外的海上风电发展历程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教训。
史立山透露,“十三五”期间,海上风电项目的电价政策保持目前的水平是合理的,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确保不降低并网电价。
发改委在2014年公布的《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中明确,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含税),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
史立山同时称,国家能源局在制定海上风电“十三五”规划时会更加务实。目前装机规模的规划量并未最终明确,初步提出的数字是1000万千瓦。他认为,国内海上风电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陆上风电相比,目前海上风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行业技术的成熟度,包括机组、输电及运行维护是否能满足实际需求。
- “十二五”期间海上风电项目装机仅完成15%
- 国内现货钢价继续小幅下跌 铁矿石市场弱势运行
- 青海“十三五”将会实现万吨级碳酸锂规模化生产
- 我国10年累计节能15.7亿吨标准煤 煤炭消费
- 川军“夹江水工”进军西藏 最大金属结构制造厂正
- 中国对蒙煤炭进口现“回暖”迹象
- 煤炭大省山西政府要求各银行向优质煤企伸出援手
- 环保PPP模式催生新增长点 环境污损赔偿越走越
- 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初具规模 总销售收入近千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