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对2015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的城市及其7年来的增速统计发现,目前北上广这三大门户型城市仍是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城市;在前十名中,东部占据了6个,西部占据了4个,而中部一个都没有。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走势,西部多个城市增速名列前茅。
长三角航空最繁忙
中国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大关的城市共达到25个,主要包括四大直辖市,深圳、厦门、青岛、大连四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广州、成都、昆明、杭州等省会城市和著名旅游城市三亚,基本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这其中,上海以9919万位居第一。上海总共拥有两座大型机场,其中浦东机场超过6000万,虹桥机场也接近4000万。此外,附近的杭州吞吐量位居第9,南京位居第11,长三角这三个城市的吞吐量就超过了1.4亿,从这个角度上说,长三角可以说是目前我国航空最繁忙的区域。
分大的区域看,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占了6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和厦门,剩下的4个在西部,分别是成都、昆明、重庆和西安,中部则一个都没有。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教授对记者分析,旅客选择出行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从始发地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北上广深杭厦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收入高,时间价值比较高,选择航空出行的人会更多。
而西部地区包括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所在的省份,虽然经济欠发达,但由于其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特别发达,再加上距离东部又十分遥远,地面交通不方便,因此西部的很多省会城市航空旅客吞吐量也很大。
相比之下,中部地区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很不错,但是仍没有一个城市航空吞吐量进入到前10名,这是因为中部地区的地面交通比较发达,中部省会到东部距离也比较近,比如武广高铁开通之后,两个城市之间的航空班次就减少了一半以上。
李晓津说,机场有一个最佳经济规模,太大之后,各种资源都不够经济,不论是对旅客还是对航空公司都不太方便,运行效率也会下降。比如大量的飞机集中在一个小空域里面,就影响了效率。一般当一个机场吞吐量达到五六千万后,就要开建第二机场,使得经济和服务上能达到平衡,未来我国修建第二机场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多。
西部多城增长快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上看,在沿海发达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中西部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发展大大提速。反映在城市航空旅客吞吐量方面,过去7年来,不同城市之间的旅客吞吐量增速差别也很大。
这其中,天津的增速最快,达到了208%,排名从全国第23位上升至第19位,上升了4位。自2006年后,随着一系列大项目的落户,天津的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发展,GDP增速多年排名靠前。
不过,与GDP的增速相似,城市航空旅客增速方面,除了天津之外,增速名列前茅的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这其中,贵阳和南宁均增长了206%,贵阳从第25位上升至第22位,南宁从第30位上升到第25位。郑州的增速也达到了194%,排名从全国第19位上升至第16位。
此外,重庆的增速也达到了191%,西安、成都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2011年,成都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深圳,成为第四大航空城市。
相比之下,增速靠后的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广州、北京、深圳和上海,这四大一线城市7年来的增长率都低于100%,其中广州仅有65%,北京也仅有66%。
李晓津说,北上广深等地由于发展得早,基数比较大,这些年随着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转型,人流量的增速也在减缓。另外,随着二三线城市航空业的发展,北上广深这些东部大城市的枢纽作用、占全国的市场份额也在下降,“比如过去东北飞华南的城市,很多都要到北京中转,但现在都是直飞了。”
- 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当选工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 江西“掘金”通航行业:到2030年建设约40个
- 发展中国家官员赶赴中国“取经”高铁技术
- 新华时评:乘火车出站验票的老办法应改改了
- 国际铁路联盟:中国高铁项目发展最快
- 发改委批复两公路项目 估算总投资约292.15
- 城际动车昨日亮相装备展 3至5年后高铁有望连W
- 空港、海港“双港”驱动三亚未来发展
- 近20个城市曾推出地方性叫车平台 半数已处停滞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