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媒体追问多次的停车费乱象尚未得到解答,北京市为缓解城市拥堵又要收取一项“拥堵费”。近日,北京市政协召开的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传出 消息,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市发改委、环保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已初步制定了北京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拥堵费,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的经济手段。其书面道理听起来有些拗口实际上非常简单:哪堵哪收费,啥时候堵啥时候收费。
这笔钱从一方面讲,是用经济杠杆撬动驾车人避开热点路段,或者改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方法。另一方面,常规理解,拥堵费也将使用于疏解交通拥堵的用途。 但在北京市,很多所谓的“常规堵点”实际上是日常交通中的“必经之路”。而这些“必经之路”的拥堵是否真的是仅仅因为车多而造成的呢.
以北京市北三环苏州桥由北至南的路段为例,几乎是每天必堵的堵点,其由北至南的道路在短短900米的长度内,从原本的3车道分化至立交桥路段的1车道,用司机的话说,“不堵就奇了怪了”。在北京,如这样因为规划不合理且修正难度极高的路段在可谓比比皆是。
引导车辆规避堵点,也需要让车辆有路可选,无路可选的拥堵费与拦路收钱有何区别.从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拥堵的角度来看,拥堵费又可以被理解为让纳税 人为糟糕的城市公共服务买单。而这种失策规划所造成的拥堵,亦证明了我们不能将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的“罪过”,简单归结于“车多”上来。
此外,拥堵费的另一目的是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驱使大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但结合北京的公共交通实际情况来看,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期的 拥挤程度已然成为上班族的煎熬旅程。继续增大拥挤强度,乘客的承受极限或者车辆调度能力能否达到需要有科学的解释.而且,究其根源,其实众所周知,是工作 场所高度聚集于内城,导致内外城交通潮汐日复一日,城市规划的根结弊端不解决。而如今拥堵费一旦开征,将引导机动车使用者改用公共交通,当使用公共资源的 人数突然增多时,原本的使用者就会感到自己的公共权益受到了损失。
更挤、更挤、更挤、压根挤不上去……他们招谁惹谁了.这一道理与单双号限行的连带效应基本一致——为了道路通畅而牺牲了没有购买汽车人群的利益。
公众对这一收费赋予“理解”的唯一理由,就是能够实现对拥堵的有效缓解,从而提高城市运行的整体效率。但从目前来看,有关方面并未给出相关明确清晰 的数据,收了拥堵费能减少多少车辆出行.道路上需要减少多少车才能明显缓解拥堵.提高的效率利益能超过拥堵费所增加的出行成本吗.
简而言之,目前拥堵费的征收依然处于民意不支持、逻辑不通顺、目标不清晰的“三不”境地。
无论把“拥堵费”这一举措如何定位,始终是治标不能治本的方法。堵车是世界上每一个特大型城市的通病,汽车数量的增长不仅从直观上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起飞,更证明了彼时的城市规划没能跟上突飞猛进的交通需求。城市规划中出现与预期的偏差,应尽快想办法缓解和纠正。
拥堵费如果真的开征,市民不仅需要看到这笔钱用在何处,更要看到决策背后为城市规划的纠正还做出哪些治本之举。“历史遗留”是纠正的难点,而不应是避开根治手段而只在限行、收费上选来选去的“借口”。
- 制造业危机四伏 中国经济路在何方
-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看待我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 李长安:北上广深可落户的空间还有多大?
- 默克尔访问沈阳有着何种深意?
- 李稻葵: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大格局
- 沙特《2030愿景》的投资机会
- 一季度交易笔数暴增3倍 移动支付创新与监管规范
- 今年一季度建材工业运行形势分析
- 深莞惠(3+2)经济圈升级,真正的受益者是谁?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