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纳入MSCI指数真的对市场有那么大利好?千万别太冲动
2016-6-13 17:36:2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那么问题又来了,MSCI到底是什么鬼?它怎么就那么牛哄哄的呢,连我们大A股都要以纳入它为荣呢?
MSCI是何方神圣
所谓MSCI,英文全称是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中文音译为明晟公司。公司注册地在美国,主要从事各类指数编制业务。
目前MSCI编制的指数主要分为六大类,即市场指数、因素和策略指数、主题指数、房地产指数、ESG指数和自定义指数。
由于该公司编制的指数权威性较高,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组合的投资者大多会以MSCI指数为基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资产配置中,追踪该公司指数的资产就有10.5万亿美元,乍一看,菜友们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感觉。
可是要知道中国2015年的GDP总量也才约为10.39万亿美元,可见追踪MSCI指数的资产规模之巨大,这就是MSCI牛哄哄的原因,没办法,谁让人家全球影响力大呢!
纳入MSCI对A股影响真的那么大?
近期以来,市场热议“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事件,并赋予了较高的期望。那么,纳入MSCI指数到底对A股会有哪些影响呢?
1短期影响
短期来看,如果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主要是影响市场情绪,给市场以信心,形成良好的预期,但所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实际影响较小。
我们来算一笔账: A股以5%的比例纳入明晟指数(指的是符合MSCI条件标的股票市值的5%),会涉及到三个指数:新兴市场指数、亚洲指数、全球指数,在三个指数中的大致权重分为是1.1%、1.3%和0.1%。
而当前跟踪新兴市场指数、亚洲指数和全球指数的资金规模分别是1.7万亿美元、0.2万亿美元、2.8万亿美元。
这样增量资金规模就是:(1.7*1.1%+0.2*1.3%+2.8*0.1%)*10000=241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也就1000多亿吧。
这么点钱,对于目前的A股来说,真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翻不起什么大浪。
2长期影响
长期来看,菜导认为,对A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期持续的增量资金进入A股,有利于A股形成慢牛格局。 首次纳入比例只有5%,但MSCI会根据A股的规范程度逐步提高纳入比例,假设是100%纳入,可带来约2万亿左右的增量资金,如此巨量的资金规模,足以让A股颤一颤、抖一抖了。
二是投资者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比重加大,改善A股散户化、羊群化的特征。随着A股的国际化,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会逐步加大,从台湾、韩国等国家纳入MSCI指数的历史经验来看,该比重的上限合理值可能会在30%左右。
三是机构投资者比重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投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能够进入MSCI指数的股票标的,一般有三个特点:市值大、流通市值高、流动性好,所以,未来的投资风格可能会向大盘蓝筹、行业龙头等价值股倾斜。
四是我们之前已经习以为常的交易规则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A股要想100%纳入MSCI指数,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规范化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流动性,之前我们所熟悉的10%的涨跌停限制、T+1的交易模式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废除掉,对此,菜友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综合来看,菜友们应该更多地把“A股纳入MSCI指数”看成一个中长期的投资事件,而不仅仅是短期的炒作那么简单。
菜导投资建议
1短期建议
A股纳入MSCI的事情,的确有一定的短期炒作价值,技术过硬的菜友们可在6月15日消息公布前适当参与该热点的投资。 但要时刻注意市场风向的变化,因为A股纳入MSCI的短期影响非常有限,谨防“利好出尽是利空”的现象出现。
2长期建议
当然,菜友们更应该关注此次事件的长期影响,着力于长期价值投资。MSCI指数对标的股票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都是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股票。 日前,中金公司的公告中公布了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后潜在权重最高的前20只股票的名单。该名单中,银行股10只、证券股2只、保险股2只,大金融占比70%,其他几只分别属于消费和信息科技领域。
因此,菜友们可相应加大金融、消费和信息科技等领域的股票配置或者购买相关行业的基金并长期持有,坐享A股国际化的盛宴。
3风险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A股也是有可能再次被MSCI拒之门外的。如果失败,市场情绪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菜友们对此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 在行&分答完成A轮融资,知识共享却变成了伪命题
- 香港电影在上海死亡,从金爵奖无一部港片入围开始
- 哪些消费升级的创业方向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 14岁只身闯硅谷,引起了一场与微软的互联网大战
- 借钱买船,吨位远超过美国和前苏联所属船队的总和
- 苹果进军绿色能源领域,将要开始卖电了!
- 高中没毕业到身家过32亿,却是个开飞机上班的怪
- 欧洲杯开门红!德国这项变态数据有谁能比?
- 格林禁赛,知道这些原则比抨击萧华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