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高铁要不要提速的话题,因为总书记的一句提问再次引发大家关注,一般认为既然总书记都开口了,提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铁路运营部门,抑或是社会公众,都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性。管理部门没有下硬指标,运营部门也没有盲目打包票,至于社会公众,泰然处之,支持的拿出支持的理由,不支持的也说出反对的理由。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已成了社会的共识。
提有提的好处,速度上去了,意味着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缩短。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没有速度就不会有效率。而相比于公路的慢和飞机的贵,高铁兼具运力速度和价格的优势。中国高铁未来的时速目标不是300公里也不是350公里,还有更高,人类对速度极限的挑战也不会有终点。但从当下说,不提也有不提的理由。从时速300公里到350公里,虽然只提了50公里,但能耗增加许多,如果为了一个漂亮的数字,成本要增加三分之一,从性价比角度衡量,未必是个理想的选择。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各个省区、各个人群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的国家,需要在各种利益之间求得平衡,不能为了速度而速度,也不能为了便宜而舍弃速度。充分讨论正是对普通公众权益的尊重,如果经过社会充分讨论,大家对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对可能提高的票价也能坦然面对,提速只是个时间问题。充分讨论就是区分利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倾听各种意见和声音,在科学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应该看到,300公里的时速已经是世界领先的速度,大家对这样的速度是认可的,对于高铁取得的成就也是由衷赞叹的。为什么当大家讨论350公里时,安全已经不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正是因为安全和技术得到了保障,没有这两点,提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说明高铁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大家亲身体会,赢得了社会高度认可。中国高铁能从被安全问题困扰的阶段走出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由技术到安全再到性价比的讨论,正是中国高铁日渐成熟的标志,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没有这些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也不会有今天提速的讨论。中国铁路建设形成的空间正在给大家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但相比于对速度的要求,给公众提供多种的选择更重要。350公里的时速可以有,150公里的时速也不妨开着;子弹头风驰电掣、斗转星移,也得允许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人少掏点钱也能坐上火车。提速也不意味着每条线路、每趟班次都得提,像京沪这样的线路,350公里的时速甚至更高的速度也不妨多开几条,而一些中西部地区,慢一点可以接受,贵一点就很难接受了。
速度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尽可能地兼顾不同人群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达到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平衡,这样的中国铁路值得公众期待。
- 高铁该不该提速,应该听市场的
- 未来无水港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重去重回”
- 断了的冷链要靠什么来接续
- 新华社:“无人机”无序飞行不能无人管
- 个性化技术受航空旅客青睐
- 无人机送货 有些障碍要飞越
- 多管齐下,让交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 “超售机票”还需提升服务及透明度
- 北京高铁直达台北 技术和政治哪个才是难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