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为何认为“哄抬物价”不仅不坏而且还很cute
2016-6-12 15:03:0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对周末引起大波士顿几十个城镇没有清洁饮用水的大面积管道破裂,总检察长Martha Coakley是束手无策的。所以她只好忙于呼吁小贩们在成千上万消费者突然疯狂地购买时不要提高瓶装水的价格。
Coakey在周日宣布:“我们开始听到商店卖水有可能哄抬价格的传言报道。企业和个人不能也不应该利用公共突发事件不公正地向消费者收取水费(哄抬价格)。”检察员被派出去“突击抽查”,而且她警告说:“如果我们发现企业哄抬价格,我们就会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
市长Deval Patrick也开始介入行动。他命令州标准局“密切监视”受自来水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瓶装水价格。他强调说:“决不能原谅利用消费者的行为,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候。”
情况总是这样。当某种灾难引起对基本资源的迫切需求时就会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声音出来谴责这种刺激供给者向需求这些资源的人加快供给这种资源的有效制度。这种制度就是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价格由于供求的变动而波动。
当瓶装水的需求上升到顶点时——这是瓶装水变得(相对)稀缺的另一种说法——水价迅速上涨。这种价格上升可能引起麻烦,但还没有麻烦到任何价格时都找不到待售的水。上升的价格有助于保持今天有限的供给量不会消失,同时增加新的供给在明天到来的可能性。
人们很容易妖魔化那些在自然灾害之后对市场收取它应该承受的费用的小贩。《今日美国》以“风暴之后贪婪者来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标题介绍了2004年佛罗里达查理飓风之后的价格上涨。Coakley至少还没有称任何人为贪婪者,但她的机构已经公布了热线电话,并鼓励公众举报“哄抬物价者”。
在你举报之前,先想想谁是真正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是那些在危机期间提价的商人,还是拒绝这种做法的商人?
试想一下:大量管道破裂了,自来水越来越不能引用,消费者只能从两个卖水的小贩那里买瓶装水。A小贩不想惹恼市长和总检察长,让他的水价保持在69美分一瓶不变。B小贩对做生意比听从政治家更有兴趣,他的价格翻了两番高达2.99美元。
你不需要经济学教科书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顾客成群结队涌入A的商铺,奔向69美分一瓶的水。在几个小时内,他的全部存货就卖光了,以后的顾客只能空手而归。另一方面,在B的商铺,水的销量较慢,而且也有许多对高价格的牢骚。但是,即使最后来的顾客也能买到他们需要的水——而且几乎没有一个人买的水超过他们的需求。因为太贵,也知道是暂时的现象,只买够急需即可,而不像A商铺那样图便宜而抢购或者囤积超过需求量的购买行为。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涨。而且,随着价格上涨,供给者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便满足需求。《波士顿环球报》报道了Coakly的“哄抬价格”声明的同时也报道了瓶装水生产者和零售商把更多的水送到顾客手中的情况。
记者Erin Ailworth 注意到,“供给者超时工作,在本地的瓶装水设备上增加了生产,并与配送商协调。”例如,Worcester的Polar饮料厂晚上腾空它们在本市的工厂,并从纽约工厂运来了大量的水。
让价格自由上升不是对突然短缺的唯一可能反应。政府配给是一种选择,价格控制也是——假设你不拒绝不可避免的贿赂,排长队以及黑市。目前最好还是让价格自由上涨与下降。这并不是“哄抬”,只是正常的道理——以及为在自由人之间配置物品与劳务而设计的最好方法。
- 法律科技和智能合约:法律自动化将会走向何方?
- 从《太阳的后裔》看怎样让信仰在偶像剧里飘扬
- 1300亿美元竟没人要,PC时代猛兽竟死在这个
- 当风秉烛,爱康国宾36计险胜拿下资本狙击战
- 野蛮生长的互联网综艺:下一个爆点节目在这里?
- 48小时,4亿票房,魔兽粉丝为啥如此疯狂?
- 欧洲杯前瞻:射手榜C罗与伊布PK,斗牛士力争三
- 据说2016是兴趣推荐引擎爆发元年,各位你怎么
- 魔兽之后再无魔兽,有关War、WOW、Dota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