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正是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流域的整体性保护不足,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加剧;污染物排放量大,饮用水的安全隐患居高不下;重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等。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赵笠钧认为,只有坚持“品质、绿色、创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回答来自时代的拷问,挺起中国经济的绿色脊梁。
以高品质的治理和改善为目标
对于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污染,要以更高品质的治理和改善为目标,开展系统性的环境施治。
看得见的污染,注重环境综合治理。当前的环保服务已经从“水”、“气”和“固废”的末端治理,转变为从“源头”到“末端”的系统性施治。推进包括市政道路管网、绿道系统、黑臭水体治理等在内的宜居环境建设,不仅能挖掘城镇化内需潜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也能切实推进“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协调发展。
看不见的污染,重视生态修复建设。保障山、水、林、田、湖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修复和休养生息,积极推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生态防护工程、流域生态的系统修复等,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与和谐宜居的必由之路。
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
对于可能潜在的生态环境污染,从供给和施治两端发力,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
一方面,加大供给侧改革,制定更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约束制度和激励机制,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息披露等,引导市场向高端供给侧的大力倾斜。另一方面,以环境施治为媒介,形成环境产业的聚集,充分利用千亿治湖、千亿引江济淮等项目资源,以水为介,提高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水安全防护、水景观打造、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用创新驱动区域的长远发展
以制度设计为基础,以吸引人才为核心,以宜居环境为要素,打造新兴的创新项目聚集区,用创新驱动区域的长远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房地产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方式。安徽地处江淮沃土,自古人文荟萃。合肥作为区域核心,坐拥中科大,背倚巢湖,已经具备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中心的潜力。
如果再能遏制住推高房价的短期利益冲动,以更具优势的房价吸引更多富有创新力量的年轻人才汇集,加之以良好的生态景观保护,合肥必将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水域“硅谷”,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并举。
- 创新创业论坛暨公众参与创新行动计划优秀项目颁奖
- 王小鲁:中国经济当前最大危险是越来越大的金融风
- 登顶72楼看“最小资”夜景,先交20元!你干不
- 游乐场老人免票儿童免票 老人带儿童免票吗?
- 日本政府可能再度推迟上调消费税率
- “提价”4成世纪佳缘完成私有化 体量约是百合网
- 港媒:内地网红孵化公司走俏 年投入百万配专业团
- 深圳出口制造业:输出标准成为游戏制定者
- 成都新机场行政区划调整落定 简阳由成都代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