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称,交通运输部最早将于下月初正式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专车新政”,最迟5月底出台。正式文件与去年10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当属专车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私家车不得做专车。
这意味着,私家车主若想继续在滴滴、Uber等平台上接单,必须变更车辆使用性质为“出租客运”,申领《道路运输证》,并接受“营运车辆最多8年报废”的标准;此外,司机还需要考试获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
滴滴Uber面临“割喉”
“专车新政”针对车辆和司机提出了严苛要求,足以令绝大多数私家车主望而却步。对于滴滴、Uber等倚靠私家车的C2C专车平台而言,无异于一把“割喉利刃”。它的出台,意味着C2C专车模式遭到监管部门的否定,私家车退出专车运营不可避免。
目前,国内专车主要市场份额被滴滴Uber和神州专车三家专车平台占有,滴滴Uber采用C2C经营模式,主要依靠私家车和私家车主提供服务。一旦这部分车源被查禁,滴滴专车将面临车源和司机争相退出的窘境,接单速度和叫车成功率也将随之下滑,从而导致客户流失,陷入恶性循环。而B2C模式的神州专车,由于使用租赁公司车辆,更符合监管要求。
更重要的是,“专车新政”不仅会对滴滴专车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还会极大冲击同样由私家车接单的滴滴快车、顺风车等衍生服务,“每天1000万订单”将成为泡影。
专车事故频发催生新政落地
今年4月,深圳公安部门针对网约车司机群体展开排查,发现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而这些司机全部来自C2C专车平台。此外,近期专车司机骚扰乘客、强奸女性等案件屡屡见诸报端,让滴滴、Uber的司机管控不严、恶性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愈发暴露,也催动“专车新政”的尽快落地。
内忧外患下,滴滴已经嗅到了政策风向中蕴含的危险味道。本周,滴滴宣布启动“伙伴创业计划”,以融资租赁的方式鼓励司机买车接单。显然,滴滴试图通过效仿神州专车的B2C模式,将车辆所有权转移到租车公司手中,并将私家车主包装为“合作伙伴”,尽可能规避政策风险。
然而,滴滴的这一努力恐怕为时已晚,一方面,它很难短时间内为专车业务组建一支较大规模的租车车队,即便组建完毕,也将面临极大车队管理的挑战;另一方面,“伙伴创业计划”本质上仍是由私家车提供服务,依然游离在“专车新政”的合规红线之外,政策风险并未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台资质方面,“专车新政”放宽了一些要求,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约车平台在各个省都要备案,但正式文件只要求网约车平台在一个省备案即可,其他省不用再申请。对于各大专车平台而言,这一规定将大大简化备案流程、加快备案速度,属于全行业的政策利好。
- 不良ABS信披指引发布 兼具信披双重特征
- 分化加剧 中高级车市蛋糕塔到底有几层?
- 跨国车企在中国 新能源市场“慢半拍”
- 专车借力三大风口 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 网约车新政最快5月份出台 私家车或将面临强力约
- 自主轿车遇倒春寒:一季度销量降21.2%
- 上海牌照拍卖调查:恐慌性需求助推参拍人数虚高
- 融资烧钱洗牌一年后 专车四大门派仍为生存苦战
- 江淮联手蔚来 双方投资百亿打造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