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黑龙江“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该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依托产业基础,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重点在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10个重点领域、17个细分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突破,提升“黑龙江制造”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数据显示,2015年黑龙江实现原油产量3838.6万吨,是约7年来的首次减产。而到2020年黑龙江仍会年均减产原油130万吨。
近年来饱受产业过分集中于石油业的影响,黑龙江2015年经济增速仅为5.7%,未完成6%左右的目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0.4%,相比2014、2013年的2.9%、6.9%,降幅较大。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所长黄群慧指出,石油资源价格下滑对黑龙江经济影响大,但经济增速放慢,不单是一柱擎天的问题,存在体制性问题因素,目前黑龙江国有经济比重占50%多,需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
从供给因素而言,东北人口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体制机制解决不了,劳动要素里人可以流动,企业家因素、资金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东北振兴确实是个大问题,这一轮振兴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可能将来还会有相应的问题。”他在2月16日的中国社科院高端智库论坛上说。
黑龙江原油7年来首减产
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黑龙江2015年原油产量为3838.6万吨,是2009年到2014年年均4000万吨原油之后的首次减产。
上述减产对黑龙江影响很大,2014年黑龙江经济工作会议曾分析,因为原油“量价齐降”而使得地区生产总值减少200多亿元,财政减收60亿元左右。
但黑龙江并不会抛弃石油产业,相反在炼油等领域仍会加大发展。
根据黑龙江“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黑龙江将在大庆布局建设石油炼化和重油裂解等重大项目,力争形成3000万吨炼油能力和500万吨重油裂解能力。在双鸭山、鹤岗等地布局建设煤制烯烃等重大煤化工项目,加快推进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上述炼油产能涉及到至少有1000万吨的新炼油能力。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加大炼油能力,关键是有无市场价值,如果五年之后国际油价上升,会有意义,但是在目前国际油价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发展前景。
“国际油价下跌后,国内也可以进口更加便宜的成品油,目前全国的炼油能力至少过剩20%。”他说。
“十三五”将发展十大产业
黑龙江也预备在石油领域外拓展一些新的产业。
根据当地“十三五”规划,黑龙江将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依托产业基础,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重点在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汽车、农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重点领域、17个细分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突破,提升“黑龙江制造”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认为,黑龙江目前有很多优势产业,但一些行业集中于效率低下的国企,导致很多订单难以落地。
黑龙江省政府宏观经济专家顾问杨文超认为,事实上黑龙江很多产业不是没有,而是如何激活。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黑龙江本地居民前往海南购置房产过冬,成为潮流。
“海南可以做冬季旅游,全国居民也可以到黑龙江买房做夏季旅游,”他说,“这一点上黑龙江应该学学海南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也有大的构想。
这包括发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系列产品,建设国家重要的燃气轮机产业基地。依托齐齐哈尔轨道装备公司,建设中国重要的重载快捷铁路货车研发、制造产业基地。
加快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备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等。
黑龙江社科院应用经济所副所长刘小宁指出,新的产业能否起来,核心在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到位。比如很多新兴产业需求比较大,但是黑龙江能否产生投资,在于很多计划体制能否打破。
“很多产业的培育还需要时间,从旧体制中培育出新的产业难度比较大。”他说。
此前《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近几年黑龙江省工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足四成,致使全省工业稳增长动力不足,该省工业增加值2012年的5240亿元减至2015年的4000亿元,这是黑龙江省GDP排位后退的主要原因。
为此黑龙江省应在继续加大一产、三产投资的基础上,突出增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每年占全部固定资产比重至少增加2个百分点,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此补齐支撑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相互依存和发展的“短板”。
- 四大产油国同意将产出冻结在1月水准 有助稳定油
- 中国维持对印度公司吡啶反倾销税 调降其反倾销税
- 奥巴马建议每桶石油加税10美元 或成政治毒药
- 美国机票价格降降降 国际油价狂跌致成本降低
- 俄媒称中国将像海绵一样吸收石油 油库还有空闲
- 俄增加对华石油出口成沙特的大麻烦
- 油价不振 美国能源产业难续繁荣
- 俄罗斯外长:对和其他产油国在市场上进行合作持开
- OPEC代表否认俄能源部长提及的减产谈判 油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