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改委看来,国内的区域经济,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对外拓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顺利,取得重要进展,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为让各方了解中国经济并客观解读中国经济,发改委可谓尽心竭力。2月3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专门出席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介绍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国拥有的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生产要素的质量在提高,宏观调控的经验和手段很多,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的内在支撑。”
春节假日刚刚结束,国家发改委又接连发布新闻,聚焦中国发展新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统筹谋划、有效应对。”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构建中国新空间,发力区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以“一带一路”为例,去年发改委全力打造“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推动中蒙俄、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在习近平主席访巴期间签约项目达300亿美元。中国与印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雅万高铁作为标志性项目正式开工。
据悉,今年发改委将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围绕重点方向、重点国别、重点项目,落实好标志性工程,打造合作样板示范。
与此同时,发改委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构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实施一批长江黄金水道重大项目。积极培育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珠江—西江经济带为支撑,西南、中南地区为腹地,辐射南亚、东南亚,对接“一带一路”的新的经济支撑带。
记者了解到,为构建中国发展新空间,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其中,各部门普遍建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制定配套措施。海关“三互”大通关改革覆盖全国。专项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10项税收政策、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出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年)》印发实施。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沿线业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正是在新空间布局之下,中国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不断进取。据悉,我国已同10个国家签署国际产能合作协议,中哈产能合作协议总投资超过230亿美元。中老铁路正式动工,中泰铁路举行项目启动仪式,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正协调推进。中白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中老、中越、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进展顺利。
“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框架,力争在我国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国外市场需求较大的装备制造等重点合作领域取得突破。”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 负利率恐无助日本复苏 市场认为是失败之举
- 308家上市公司预亏 供给侧改革需求凸显
- “十三五”重点推进三大战略 培育新经济支撑带
- 香港入境游客下跌态势仍止不住 零售额继续看跌
- 上市企业轻装上阵需减负红包 专家建议降低税费
- 广州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后年翻番有难度
- 英媒:中游客赴日爆买变异 从名牌向廉价货转移
- 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谈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
- 社科院李扬:财政赤字与政府负债预计会迅速增加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