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Zynga、Groupon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早已跌破发行价的一半。在二级市场将独角兽华丽的包装一层层剥去的同时,准备IPO的公司估值也面临“缩水”。
如今IPO市场以及PreIPO的估值下跌无不显示着投资人对科技创业公司的态度将更为谨慎。
好故事不一定有好价钱
对于在一级市场被故事过分包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美国二级市场进行新一轮的价值重估。与此同时,VC、PE也在进一步调整估值。
价值重估的背后是这些公司上市之后表现与预期相差甚远。
大量互联网科技公司IPO,然而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的利润却不高。
根据复兴资本1月中旬发布的IPO研究专家报告看来,互联网科技公司IPO的利润率持续走低,典型的科技公司上市的盈利能力已经陷入负增长。在2015年IPO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中位数是-9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超过50万美元。
即便许多公司上市,也依然没有清晰明朗的盈利模式。国外著名VC数据提供商PitchBook创始人兼CEO认为,这对于某些商业模式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大部分投资机构认为科技股去年涨势太过猛烈与其营收增长幅度并不匹配,另外,一些“走在前面”的商业模式由于受到政策监管也影响到相应的股价。
所有迹象都表明高科技公司IPO将在2016年持续放缓。复兴资本基金经理KarhleenSmith说:“估值处于末尾的公司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这些公司中很多估值中存在大量泡沫。价值重估对这些公司来说,不利于新一轮的融资。”
1月中旬,应用公司四方(Foursquare)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4500万美元,但它的估值比几年前的6.5亿美元缩水超过一半。
虽然国内二级市场波动对于一级市场也带来不小影响,但是创投对资本的调整期却比较乐观。
今年开局,美科技股下跌情况严重,但其中还是有部分科技股逆市上涨,这些大部分是行业巨头型企业,如Facebook等。
一国内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价值重估没什么好紧张的,现在的价格才正常。”
这不是互联网黄金时期的终结,只是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现在情况看来某些细分领域还是有机会的。”上述投资者告诉记者。
达晨创投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于互联网投资总体依然保持在过去水平,并没有减少。
哪些领域不受影响
对于创投来说,这是一个调整期。
与美国情况一样,国内二级市场波动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也带来一定影响。部分VC、PE可能会面临募资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投资人对于项目选择对比去年来讲会更加注重盈利能力。
而在总体理性的情况下,一些创业团队需要规划资金做好储备或是在商业模式上寻求变革转型。“上一轮一些创业团队开出了比较高的融资价格,因为行情好投资机构给出的估值也比较高,现在的情况下,融资比原来高一点点对投资者来说都较难接受,尤其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因此有些项目这轮融资会出现比上一轮还低的情况。”达晨创投南方TMT投资部总经理程仁田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创投普遍对投资策略做出调整。减少对增长点不高的领域投入,而转向更具市场潜力的项目。
“物联网以及互联网技术企业级运用都潜藏着巨大市场,因为移动办公需求上来,企业跟不上就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程仁田说道。
加上用户思维和实时在线化的趋势,改变了过去用户不可见、难连接的瓶颈,进而改变了商业的模型,以App为核心,构建商业交易闭环服务,正成为大势所趋。这倒逼了企业服务如商业软件、SAAS、PAAS、IAAS等业务模式的出现。随着个人消费市场饱和,互联网企业级服务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同时,显而易见,在智能穿戴设备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将是下一个风口,对于这块领域,大部分创投都设立了相关的研究团队。
受到美联储以及借贷改革声浪的影响,尽管有阿里以及互联网女王MaryMeeker的加持,美国人人贷公司LendingClub上市之后并没有如预期般高涨,反而是跌至发行价一半。
但是从其账面数据看来,LendingClub上市第一年交出了一份较为出色的财务报表,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了100%。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好互联网金融,因为这个行业独角兽稀缺,但是同时,市场也可能会淘汰一批公司。”程仁田说道。
对于创投来讲,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相结合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但是受行业监管问题的影响,创投布局会更加谨慎。
- 创业公司注意:中美独角兽要迎战寒冬
- 创业优惠政策:调门高落实难
- 创新创业成经济新增长点 要素供给存结构性不足
- 创业生态的服务者们 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
- 2016创业 千万别错过这些“福利”
- 估价超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平均花了6年到这个数
- VR是个坑:创业者急着入局或成巨头炮灰
- 餐饮创业背后那些你所不知道的
- 创业者说:创业者与资本方的浮躁是创业创新的致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