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南京发生一起宝马7系撞击马自达2的惨烈车祸,导致马自达2粉身碎骨,车内两人当场死亡,而宝马车及车主并无大碍。这起车祸或许验证了不少人的说法。
回想一下2010年发生的一起长安街车祸,日产英菲尼迪G系列车型撞上欧洲汽车品牌菲亚特派力奥,同样也是派力奥严重受损、车内两死一重伤,而英菲尼迪内的肇事司机和乘客均无大碍。
同样是高级别车撞击低级别车,只是品牌移位而已,结果却是相同的,为什么?笔者认为,两起车祸都属于以最坚硬车头撞击相对脆弱的部位,假设马自达2以车头直接扎到宝马7系侧面车身,宝马车一样不会好过。但重要的是,两起车祸更应该引起公众对汽车本身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重视。
以南京那起车祸来看,马自达2在车身侧面除了防撞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吸能装置更是一个都没有,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全部能量都会直接传进车厢,不会有任何的缓冲。而多年前那起长安街车祸,被撞的派力奥既无防撞梁,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气囊和ABS可能都没有。正是因为这两款车在被动安全方面的缺失才造成车祸后果更为严重。
在去年10月份广汽本田公开举行的国内首次车对车15度角小重叠率高速碰撞试验中,模拟现实生活中发生率最高的交通事故形式是车对车的对碰,以这种形式来进行碰撞是将乘员置于最危险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车内前排气囊和撞击侧头部汽帘全部打开,对车内乘员进行了有效保护。
这起实验主要是证明,主动安全技术只能减少、避免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在不得不面对汽车碰撞事故时,车身结构和被动安全配置才是车内乘员的最后护身符。而在这次高度对碰试验中,广汽本田最大的凭依就是ACE科技(承载式车身构造)。
日系代表品牌广本ACE科技与德系车3H车身结构没有哪个好一说。3H车身结构加强了车身可溃缩性,能够迅速有效的分散、吸收撞击能量;ACE车身可同时兼顾“提高正面碰撞时的自我保护性能”和“降低正面或侧面碰撞时对对方的攻击性”,其所谓的被动吸能防护承受一次碰撞的能力并不比德系车差。
除了车身结构,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转向柱、车轮防盗螺栓、发动机防盗系统等对乘坐人员或车子本身都起被动保护作用外,这些方面的配置汽车装备越多,汽车里面的人也就越安全。
当然,笔者同样认为,汽车主动安全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针对行人的主动安全配置最为符合当下“中国式过马路”国情。比如CMBS(碰撞缓解制动系统)、ACC(主动巡航控制系统)、盲点显示系统、主动转角照明系统都是确保车主安全出行的有利保障。
- 科技部:汇聚科技力量 推动民用航空工业发展
- 国际民航业出新规 客机需每隔15分钟报告位置
- 两大航运巨头竞购东方海皇 航运格局生变
- 工信部:武汉万通等14家企业暂停车辆生产资格
- 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新政起效 车市强势回暖
- 狂飙中的新能源汽车 成熟还需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汽车出口同比继续下降 低价出口红利正消失
- 庞巴迪中国CEO张剑炜:中国是最大民用飞机市场
- 双十一成汽车电商试验田 价格透明化成成功关键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