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团购兴起
中汽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汽车产销1709.16万辆和1705.65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82%,销量增长0.31%。其中乘用车产销1460.63万辆和1454.78万辆,同比增长仅1.49%和2.75%。“寒冬凛至”被认为成为现实。
与成交低迷不相称的,是经销商更加热火朝天的营销活动。当前,“每周一小活动,每月一大活动”已成为深圳车市的真实写照。在车市传统淡季的8月份,这种营销活动不减反增。曾被认为“会损害品牌形象”的团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选项。
汽车团购兴起于2005年前后。“团购”这种新形式被采用后,促进了更多需求提前释放,2006年全行业汽车销量增速达到25.13%。真正的“疯狂”发生在2012年前后,当时经历黄金十年后的汽车行业增长乏力,急需刺激。
从业十多年的骏爵丰田4S店总经理赵铁牛回忆,2012年团购活动尤其多,到2013年和2014年几乎每家店都会做团购。最初的团购有其惊人效果。一次团购活动能召集到几百名潜在客户,“人挤人,展厅里根本坐不下。”深圳大兴汽车集团市场营销总监赵国欣称。当年的成交量也很惊人,动辄上百甚至几百台。
争议声中壮大的团购
伴随着汽车团购的崛起,质疑也随之到来:业内不断有声音将汽车团购视为“杀鸡取卵”,认为团购方式将使汽车行业走向价格和销量的恶性循环。深圳奇瑞北方鹏程店总经理李鹏算了一笔账,团购运作方对团购活动的经费报价可达四五万元,加上购买礼品的费用和其他营销费用一两万元,一次团购需要花费的金额保守估计大概是六七万元。如果是更高端的品牌,报价更高。
一般团购活动确实能带来“量”,在当前低迷的车市环境下,一次团购签单数大概五六十台。让利幅度大,一台车可能便宜几千元,于是团购的结果就是以低利润甚至零利润换清仓。让他们更难接受的是,团购活动后反悔的客户越来越多。客户如果反悔,订金可以拿回,只是活动中的礼品需返还,相对来说成本仍较低。但对于4S店来说,则是人财两空的局面,花了钱订单量却难如预期。有时候还有纠纷,“有时因为活动现场人太多,很多细节未来得及沟通好,活动后投诉量常会上升。”赵铁牛表示。
团购还带来两个问题:其一,团购集合的客户,大多是其他区域的,很少会再回买车的店面做维修保养,这相当于客户流失,对4S店持续盈利造成打击。其二,由于团购集中消化了单店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订单量,这导致该品牌后续订单情况惨淡,形成恶性循环。
4S店的纠结
汽车团购弊端重重,为何经销商还要继续?
“没办法。”多家汽车经销商表示,汽车市场找不到更直接、更合适的促销方式。当下车市的促销方式也比较有限,在深圳不外乎这几招:户外车展、团购、VIP客户自驾游等。其中,团购仍是除了大型车展外,效果最明显的方式。
“现在客户只关心价格,团购是集中让利,平时优惠1万,可能团购时优惠2万,现在还有点作用。”深圳广本安信店总经理何正良称,团购仍有低价噱头,最符合消费心理,短期还无法取代。何正良心里明白这是不能持续的,“团购的效果在逐步打折扣,太多人打这个噱头,也就相当于没噱头,现在必须回归原点,就是做好服务,靠服务带动增量。”
另一位4S店负责人则显现出无奈,“当然要强调服务,但现在消费者来店里就直接问最低价能给多少,不做团购怎么完成任务量?”对于限牌后的深圳车市,各品牌厂家都相继降低约1/3任务量,但要完成任务并不轻松。
观察
向左走?向右走?车商迷茫
做不做团购?现在深圳车市有两种立场,一种仍将团购视为“冲量之举”“孜孜不倦”筹划各种形式的团购;一种则在经历“恶性循环”后想坚持依靠“服务”带动销量。总体看,深圳车市正在安静中等待洗牌,多位4S店管理层预测,明年上半年或有一批4S店撤出市场,业内的共识是先撑过今年。
- 八部门整顿汽车维修业 4S店垄断局面或被打破
- 美国“双反”重压 轮胎出口遇10年“冰点”
- 前三季自主品牌领跑 车市整体回暖增幅可期
- 车市跑步进入“暖冬” 中国成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
- 约九成在华德国车企下调业绩目标
- 国家减半新政普惠车企 车市人气增五成
- 车市自主品牌或因新政再回暖 新政将预支2017
- 发改委:汽车反垄断指南初稿月底有望完成
- 出租车改革跨出一小步:网络约车告别“黑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