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上海金融学院浦东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垦改革将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和社企分开,推进企业化改革,这将有利于农垦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活力。但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减轻农垦企业的社会负担,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会议指出,我国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推进农垦改革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发挥现代农业建设的骨干引领作用。
“从这次国企分类改革来看,农垦企业属于商业类国企,相应的考核会要求其面向市场,推进企业化运作。农垦企业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未来国家还会有一些政策支持。”肖本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目前,全国共有34个农垦区,拥有土地总面积约5.4亿亩,占全国国土面积3.7%。农垦系统内有数十万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国有农场1786个,除农场外国有企业3350个,农垦系统内国有企业资产过万亿元。
东吴证券认为,当下农垦改革政策力度空前,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规模化生产最好的农垦系统,其改革有望率先推进。农垦改革后,社会职能剥离,农垦系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农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有望获集团资产注入;农垦系上市公司的大量土地资源获得价值重估。农垦系统上市公司将多重收益。
天翊团队股票技术教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分析,农垦改革方式或包括混合所有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将推动公司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带来包括职业经理人制度、股权激励等多方面的直接改变,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农垦改革目标是打造国际农业集团,因此资产注入预期明显。
同时,天翊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垦类上市公司在市场化进程中通过经营效率提升将释放出巨大的业绩提升红利,其市场价值将逐步向拥有的土地价值回归。国企改革叠加土地流转的双重“关键词”,让市场对农垦相关企业充满想象。
- 从海外"种地"到投资办厂 中国农业"走出去"初
- 农业部:目前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
- 专家: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时
- 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 不可贪多求快
- 农业部编制草牧业“十三五”规划 开启千亿市场
- 国务院:优化农业结构 更多资金将流入农业领域
- 农业部:明确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大力振兴中国奶
- 农业部加速种业体制改革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