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速度明显加快 9月获批公司同比翻一番

金融投资  2015-9-28 14:32:1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主旋律之一。一系列迹象表明,并购重组的“大时代”已经来临。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政府正大力推进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市场政策环境的逐步优化,必然带来并购效率的提高,这为并购重组提供了新的更多的舞台和平台。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资源价值逐渐回到正常状态,将使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更加透明。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诸多行业、领域将涌现并购重组良机。
  
  审核速度明显加快

  进入9月份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的审核明显加快。《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已经审核通过了36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

  同时,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9月29日还将有8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接受审核。如果上述8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获得通过,这意味着,整个9月份通过的数量将达到44家。

  这一数据,远超8月份的19家和7月份的20家。

  财富证券分析师赵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并购重组出现火爆,是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具体看,IPO暂停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层一直大力支持上市公司的重组工作。此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能够不断做大做强,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

  清科研究中心曹琦佳认为,8月份股市低迷,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获得利润的空间骤减,大浪淘沙之际,行业整合、企业的产业转型促使并购成为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力量,承载着一二级市场过渡的重任,企业和机构转战一级市场,将目光转向并购,以此来缓冲股市受到的冲击,为未来上市搭建桥梁。

  证监会日前明确表示,近期采取了多项举措持续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同时,四部委也共同发布通知,大力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此外,证监会还对并购重组审核关注要点和常见问题与解答进行了修订汇编,修订汇编后的常见问题与解答分为并购重组、收购和信息披露三大类别。

  证监会有关部门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举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并购重组审核的公开透明。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近年来,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大量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提升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数据显示,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14500亿元,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交易金额占比33.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体交易金额占比48.2%、在重大重组交易中金额占比48.1%。

  今年并购重组活动更加频繁,前七个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12685亿元,为去年全年的87.5%,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交易金额占比为19.7%,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体交易金额占比37.7%、在重大重组交易中金额占比高达62.1%。

  上交所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初至8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共有143家公司进入重大资产重组(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52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较之2014年同期分别增长25.44%和100%。合计完成重组交易金额超过2473亿元,较2014年同比增长186%。另有17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配套融资,合计金额154.8亿元。以交易方式分类,52家完成重组的交易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有38单,现金购买资产的有9单,资产出售的有5单。

  2015年沪市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中,行业整合类重组为18单,整体上市类为15单,借壳上市类为12单,跨界并购类重组为7单。旨在实现产业链加粗加长的产业整合类重组,已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流形态,成为处于经济转型的上市公司实现产业整合和行业转型的重要工具。

  在经济转型加速和制度创新的带动下,中小企业板并购重组活跃,业绩增长显著。深交所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初至2015年6月30日,79家公司完成85单重大资产重组,重组交易金额996亿元。79家公司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33.32%,净利润增长86.89%,表明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优质资产整合,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创业板方面,截至2015年8月15日,共有18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筹划重组273次,其中已披露方案的169单重组平均交易金额达9.36亿元。在支付方式上,每单重组平均股份支付金额达5.6亿元,节约了宝贵的现金资源,大幅地提升了公司的发展速度和空间。

  同时,许多上市公司借助并购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如联建光电通过并购分时传媒,成功实现原主业LED显示屏制造和新增广告传媒业务的融合,打造了户外媒体资源信息和服务综合平台,201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23.6%。

  此外,并购重组也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推手。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沪市集中了一大批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企业和行业的龙头性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样本和缩影。沪市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交所统计数据显示,在沪市2015年度启动重组的公司中,有76.4%的上市公司属于传统产业。从并购标的看,新兴行业受到青睐。2015年度实施完成并购重组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平均增长幅度为232%。通过兼并新兴行业的资产,传统行业实现了“脱胎换骨”,也不断推动着沪市上市公司的行业配置更为优化和合理。

  与国家战略落地形成良性互动

  从微观角度,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层面的股东、资产和业务的调整;从宏观角度,并购重组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一方面,整体性、转折性的重大并购机会从来伴随国家战略调整而来,是这些战略在上市公司层面的体现和折射;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又成为国家战略落地生根的的催化剂和助燃剂,是国家战略得以贯彻的重要推手。

  从沪市公司2014年的并购重组活动中,这一趋势见微知著。

  2015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沪市国有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参与度快速提升。

  据统计,2015年1月至今,沪市共有157家公司启动了重大资产重组,其中国有上市公司为59家,占比为37.58%;同期共有57家公司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其中国有上市公司33家,占比为57.89%。

  同时,国企通过并购重组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从2014年一直延续至今。2015年以来,已先后有50多家国企披露了重组预案。

  “一带一路”的实施,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并购重组也可以为“一带一路”的落地生根,提供最为直接和便捷的路径。据统计,按地区划分,涉及“一带一路”概念的沪市上市公司共207家中,有105家实施了并购重组相关项目,涉及事项142项,可统计的涉及金额达2711.24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有助于重塑资本市场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并购市场的各类创新。据测算,“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规模和融资缺口巨大。资本市场可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新股发行、增发、配股以及并购重组等融资渠道;还可以提供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在内的融资途径;同时还包括PE、VC等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

  此外,有助于推进沪市上市公司国际化。经统计,沪市涉及“一带一路”概念的207家上市公司中,已开展海外业务的有98家,海外收入占比超过总收入50%的有9家,占比10%—50%的有41家。2014年以来,这些上市公司共计实施海外并购10单,涉及交易金额达129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措施的逐项落地,将会逐步引导更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的多元手段,创新应用各类投融资工具,加强与境外企业的合作,寻求在资产、股权及金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互联网+”概念和行动计划是时下较为热门的一个话题。《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其实,一部分沪市上市公司,早在2014年就借助并购重组实现“触网”。

  上交所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7家沪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实现“互联网+”。5家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及募集资金购买资产方式实现“互联网+”。而2015年以来,沪市上市公司参与“互联网+”的热情更为高涨。截至2015年8月30日,沪市共有7家公司披露“互联网+”重大资产重组预案。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是国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出的一项旨在增强深化改革动力和经济内生活力的战略性举措,其重点在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和引导新兴科技产业发展。从2014年沪市情况看,新发明、新技术和新产业,开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和融合。

  2014年以来,沪市上市公司现金类收购呈现百花齐放的总体格局,上市公司整合的产业范围更为多样,与实体经济的连接度也更为紧密。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现有上市公司的并购,不仅极大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纵深度,使得新技术和新产业有了持续发展的平台;还使得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财富,得到了褒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594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民用无人机市场爆发 细分领域投资前景

我国无人机产业起步晚、进步快,目前在民用无人机,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在市场份额、研发制造能...[详细]

生态修复规模将破万亿 细分领域市场发

生态修复市场规模将破万亿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方面。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详细]

中国烟草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现状卷烟产销2014年1-11月份,行业生产内销卷烟4821.25万箱,同比增加1.22%,实...[详细]

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规模分析

一、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市场集中度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伴随着中国家具行业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家具行业现在...[详细]

未来几年餐饮管理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信息化是餐饮企业的必经之路,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在SNS式CRM,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客户体验、管理流程;增加营收,...[详细]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进入分析

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的物业管理始于八十年代初。最早的物业管理开始于经济特区深圳。1988年伴随深圳住房制...[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