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海尔的改变并没有标杆可供模仿,因为“学颠覆真的没有榜样”。张瑞敏说,“改革开放之后高速发展都是学习人家现成的模式,但是现在没有可以参照的模式了,我们只好自己来探索。我认为,我们探索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用户生态圈
以家电制造起家的海尔,如今不再追求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而是强调“用户个性化”。“用户生态圈”是海尔连接用户需求的通道。杨君是北京的海尔用户,她在海尔用户交互平台提问“有没有给孩子专门使用的免清洗洗衣机”,没想到几个月后,“真的看到免清洗洗衣机出了迷你版”。
免清洗洗衣机“小微主”(即创业团队负责人)孙传滨所从事的正是连接用户与工厂的工作。在免清洗洗衣机研发之前,孙传滨就开始通过平台向用户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这样的好处是产品针对性强,而且“在洗衣机上市之前就已经有了用户”。杨君这类顾客提出的新需求,则成为产品持续迭代创新的方向。
“我们把这些建议、创意与体验连到我们的互联工厂,于是就有了杨女士提到的迷你免清洗的洗衣机。”孙传滨介绍说,“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免清洗迭代速度是原来的三倍。我们原来生产的是洗衣机的硬件,现在可以根据一件衣服来定制它的洗涤程序。”
孙传滨介绍,海尔的社区用户圈有50多万用户。用户资源快速扩大,产品销量好,迭代快,孙传滨团队的收入也实现了“超利”。
张瑞敏看来,用户个性化要实现的目标是“产消合一”:生产者、消费者合一。“小作坊一定是自产自销,大规模生产一定是产销分离;互联网时代,又是自产自销了,我就希望海尔的互联工厂变成自产自销。但是,这还不是最后的目标,最后的目标要达到产消合一。”
人单合一2.0
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为2007亿元,利润达到150亿元,线上交易额实现548亿元。欧睿国际(Euromonitor)调查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4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2%,连续六年全球第一。
对于这样的成绩单,张瑞敏依旧危机感十足,“现在我们用的无论是传统时代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还是亚当斯密的细分化或者泰勒的劳动时间研究流水线,已经没用了,你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经典上,你现在要创新。”
张瑞敏口中的“创新”是再次迭代了2005年提出的“人单合一”管理理论——“人”是员工,“单”是用户,“合一”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十年前,张瑞敏是希望将企业和市场连接在一起;十年后,他希望海尔建立一个“共创共赢”的生态圈。
为此海尔正在推动“三化”,即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和员工创客化。
企业平台化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科层制体系,改变上级管理下级的模式,转变成“为员工提供创业服务”的孵化器。在理想的海尔创业生态圈中,原有的企业管理者将变身平台主,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支持,最终将转化为小微企业的股东。平台扶持的小微企业借助于海尔平台运行。
海尔的员工将转化为创客,平台还会引入创业团队。张瑞敏表示,“我不会给你提供一个工作岗位,但是我给你提供了一个创业的机会。”员工转变成拥有决策权、分配权和用人权的创业者。
张瑞敏介绍,海尔刚刚开始有2000多个小微,如今很多小微在工商局注册成为真正的公司。现在,海尔有77%的小微年销售额过亿。
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梅耶认为,海尔从传统公司转变为关注客户以及为员工创造价值的平台,正是人单合一的精髓。“这个平台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持续性时,财富会集聚起来。”马歇尔·梅耶说,“当有人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好的创意,利用生态圈的资本和金融,利用海尔的平台,就能够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得双赢。”
“思想家”张瑞敏
2015年,张瑞敏再次迭代了“人单合一”理论,海尔从制造工厂向创业平台转型。
如今,张瑞敏和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探索再次入选哈佛案例,《海尔:与用户零距离》。“这说明大家都在探索,但都没有成功。”张瑞敏说。
“2005年,我在EMBA的课堂上用海尔的案例,我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但是能够称得上管理大师的人只有张瑞敏先生一个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杰说,“在讨论海尔案例时,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每一项变革和做法背后更多的是理论支持。”
张瑞敏还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一定要认真干,别人肯定会说三道四。河水可能会经过千山万壑,但最终一定会奔向大海。”张瑞敏说,“互联网的大潮一定会成功,我们只有跟上它奋勇前进。”
- 长虹回应明星邓超加盟:他懂市场
- 创维:1年卖60万台空调 团队约90%人来自格
- 国美CEO杜鹃:为实体门店正名
- 长虹拟招聘明星邓超当经理 或仅为象征性职务
- 东芝第一财季净亏1亿美元:家电低迷
- 皇朝傢俬颓势不减 工厂停产
- 联络互动与海尔U+合资建智能家居新公司
- 佛山照明:转型LED产业遇挫 利润下滑近半
- 松下转型:在华第三次关闭工厂并裁员1300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