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些股份行和城商行陆续被曝出员工薪酬不同程度下降,目前这波降薪潮已蔓延至四大行。报道指出,近期工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内部发文,调整全行的晋升规则和考核分配机制。调整后,员工绩效普遍下降。总行员工绩效首当其冲。
针对该报道,工行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不存在所谓“降薪潮”。该负责人承认,今年以来工行对总行党委成员薪酬实行了调减,但这种调减仅限于总行高管人员,并不涉及其他员工,更没有所谓的层层降薪。
工行方面表示,自股改上市以来,工行一直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基础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员工薪酬水平与岗位价值、个人绩效表现以及所在机构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随组织业绩和个人绩效水平的变化有增有减。
此外,对于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深化项目,该负责人表示,实施这一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员工晋升发展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提高薪酬资源使用效率,在激励导向上突出向一线员工、向骨干员工、向业绩好的员工倾斜。目前该项目方案正在试点过程中。项目实施后,员工晋升通道将进一步拓展,在保障全部绩效合格员工的正常晋升和薪酬水平的基础上,一线员工、骨干员工、业绩好的员工绩效收入会提升。
尽管工商银行表示不存在所谓的降薪潮,但是在声明中,工商银行也坦承了总行高管人员薪酬的下降。事实上,今年年初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以来,银行确实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今年年初,建行董事长王洪章在香港业绩发布会上“自曝”降薪,出席发布会的四名高管中,除首席风险官曾俭华外,他本人和副行长庞秀生、杨文升三人都已经降薪。
不过,据京华时报记者了解,除了限薪令的影响之外,部分银行员工的收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有结构性调整,特别是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随着银行当前经营状况的下滑也有所下降。有两家总部不在北京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告诉记者,由于经营形式的变化,一些分支行未能完成考核目标,去年年底的绩效工资有了不小的下降,由于年终奖或者绩效工资在银行员工收入中往往是大头,因此实际体现的结果就是“降薪”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各国对金融高管限薪已形成趋势。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其高管收入应与效益相挂钩。但郭田勇指出,这一情况在中国不能太绝对,因为中国金融业还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高管个人能力不应被过于强调,因此不能简单以经营业绩来决定高管收入。
- 或涉场外配资清理行动 同花顺与恒生网络遭证监会
- 瑞海国际未在天津投保 异地投保可能性非常小
- 招商证券:着力打造中介业务 拟四季度港股上市
- 协鑫集成复牌3天暴涨10倍 11家基金公司提前
- 上海证大:收购6家公司股权 南京下关地王继续分
- 融创中国:屡败屡战陷并购焦虑 利润率连续5年下
- 平安银行:出现支付系统短暂瘫痪
- 同花顺:拟8月中旬关闭配资系统 清理存量不再新
- 中金中投:承诺投资人未达盈利自赔 一审被判赔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