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增长向来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密切,然而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好于普遍预期,与同期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态势并不吻合。
与宏观数据“打架”的中观数据还有不少:工业增速反弹,但铁路货运增速却跌幅扩大;发电量增速回升,但电力耗煤增速却跌幅扩大。
宏观数据企稳向好,而中观数据表现依然欠佳,成了“新常态”下的新现象。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记者,当前中观、宏观经济数据背离主要是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单位GDP能耗的不断下降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发电、铁路货运等以往反映制造业需求景气程度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形势的指标,已经难以客观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情况。
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速回落
刘琦介绍,今年上半年,能源领域呈现“生产总体平稳、投资增速放缓、进口有升有降、消费增速回落”的态势。
具体来看,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天然气,相比过去动辄近2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只有1.4%。
消费增长减速的同时,伴随着生产和进口增速的双双回落。
据行业初步统计,上半年煤炭产量同比下降约5.8%,降幅比2014年的全年数据扩大了整整一倍。
与此同时,向来与煤炭消费、生产数据联系紧密的发电量却出现了0.6%的微增。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煤火电占到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的70%,而其中50%的煤炭靠铁路运送,这就使得铁路货运量、发电量、煤炭消费量三个中观数据成为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如今,发电量和煤炭消费量就对不上,难道数据会说谎吗?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钟正生解释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量都出现了上升,火电占比整体下行,而且电力行业本身属于高耗能行业,火电企业用电量可以达到水电企业的9倍,火电发电量占比下降本身自然会影响到电力煤耗。
数据也印证了他的观点。在动力煤消费总量中,电力行业始终是消费大户。而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6.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22.9%,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上半年全国进口煤炭约9987万吨,同比下降37.5%;进口原油1.6亿吨,同比增长7.5%;进口天然气3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
背离现象反映结构调整
虽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但能源消费下降也未必是坏事。刘琦介绍,当前能源消费低速增长、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也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契机,一些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能源消费较快增长,新的能源消费热点和亮点不断涌现。
钟正生介绍,占全社会用电量七成的高耗能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不足三成。
也就是说,高耗能行业用七成的电仅创造了三成的工业增加值。钟正生认为,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压缩了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自身也在加快设备改造升级,行业的单位能耗出现了趋势性下行,这是造成数据背离的主要原因。
能源消费这片“叶子”能够传达的信息还不止这些。刘琦介绍,今年上半年,用电增长动力从二产向三产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
今年上半年,在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达到12.8%。而在第二产业拖累整体数据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将全社会用电量向上拉升了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3%。
林采宜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增速变化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角色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一个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转型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传统经济增长的宏观、中观、微观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宏观、微观指标的相关性弱化甚至出现背离现象。
而从历史数据来看,宏观和中观的背离也曾出现。最近的几次分别是2012年7月至8月,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2013年10月至12月,2014年5月至6月。
林采宜认为,当前中观、宏观数据背离的现象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只有在结构调整结束后,数据才能更具参考价值。
- 必和必拓等巨头逆市扩产 大宗商品跌回2009年
- 工信部为钢铁水泥摘帽正名 钢企变身优势产能
- 能源互联网催生能源行业新生产业态 增值空间商业
- 钢铁业低迷延续 行业困局短期难改
- 能源局:甘肃520亿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获批
- 环保部:拟用6-7年时间遏制土壤污染
- “十三五”环保规划正抓紧编制 布局撬动投资
- 浙江出台两部制电价 或缓解企业生存压力
- 十三五临近 内陆省份渴望上马核电 动作频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