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一般机制,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都已经由市场供求来形成价格。政府真正对价格有所干预的措施,主要包括2004年和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口粮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2008年以来对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实行临时收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农产品价格已经结束了上涨周期并开始大幅跌落,而国内粮价因为受到托市收购和临储收购价的支撑,长期维持高位。“国际粮食谷物到岸征税以后,价格还比国内要便宜很多,比如,一斤玉米便宜接近5毛钱,一斤小麦便宜3毛5分钱,一斤大米便宜5毛多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形势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例如糖在配额之外要征高达50%的关税,但一吨进口糖的价格仍然比中国的糖便宜500元左右。
“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承诺了对农业补贴不能超过农业产值的8.5%,这是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府补贴(“黄箱”政策的一种)的限制,而现在我们有的产品补贴已经越过限制了。”韩俊表示,随着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在必须要把部分“黄箱”补贴转为“绿箱”。
- 7月上旬33种重要生产资料降价 猪肉价格上涨
- 爱尚土豆:已停产近半年 运营仅一年亏损达697
- 烟草消费税六年来首次上调 税收将超1万亿
- 环境税费改革政策今年内可能完成
- 乳企加速海外布局 本土原奶供需矛盾加剧
- 奶价危机稍缓 山东奶农:企业不再拒收奶
- 进口奶成本比国产低50% “奶荒”还是奶“晃”
- 食品安全法修订:入网食品应有经营许可证
- 中国乳业继续“过冬” 中小乳企将临生死存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