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的1.265万亿元到2014年的2.786万亿元,中国餐饮市场的零售额复合年增长率达15.1%。在2013年中国餐饮企业超过300万家,上下游从业人数超过1亿人,成为继房地产及汽车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这其中,快餐店的增长备受瞩目,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达17.5%,高于平均数。2013年,中国人均快餐消费为63.7美元,与美国、加拿大或澳洲等发达国家约600美元的人均快餐消费相比较低。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快餐消费较高,但消费增长却低于中国。因此,未来中国人均快餐消费可能会强劲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快餐企业的门店数、餐位数、营业面积在2014年较上年度分别取得7.1%、10%及7.5%的增长,营业额平均增长达到11%,而盈利能力平均增长2%,发展势态喜人。
在今天大众化的市场环境中,抓住价值链两头的餐饮企业会更容易成功。20%的高附加值消费者追求环境一流、服务极致、产品领先的餐饮消费体验,而80%的普通客户则更追求价格务实、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用餐需求,因此更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多品牌矩阵式地扩张进入快餐业领域,这既符合消费者尝鲜的本能需要,也是企业深耕细分市场的优佳选择。
以真功夫、和合谷等为代表的中式快餐与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西式快餐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力的逐步增强,在未来,具备品牌、空间体验感以及独特文化氛围的餐饮品牌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然而,快餐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突破,首当其冲的是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问题。这几年来,每年都会有一两次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曝光,这说明我们企业对品质和安全的管理需要常抓不懈,不能放松。大企业通过自建中央厨房以及配送中心,实现对品质的控制;更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够大,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独立支撑一个单独的体系,目前餐饮业正在发展联盟、代管、大企业配送体系的社会化服务,将为全行业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产生推动。
其次是品牌的突破。相对于巨大的快餐市场而言,民族快餐品牌数量太少,这一方面受到中餐标准化难题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和过去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现在,最适合民族快餐业成长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资本、标准、技术都不再将成为障碍,期待有更多中式快餐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社区市场、工作午餐市场、老年市场、休闲市场等细分市场,让百姓吃一顿健康、安全、美味、价廉的快餐和在便利店买东西一样方便。
当然,快餐业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快餐业各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也就是说快餐业在平均利润率仅有8.57%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原材料成本、物业租金、人力成本三座大山,保障企业的平稳发展和快速扩张,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中央支持体系——物流配送、中央厨房、中央培训体系、外卖外送体系等的建设,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快餐业的发展值得拭目以待。
- 论析中国产品如何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 我国原油进口成本大幅下降 炼油企业市场环境乐观
- 国务院六招稳外贸 推全国一体化通关 “补短板”
- 曲面电视狂打价格 战直降两成引暴利争议
- 旧物电商: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地为何没人愿意碰
- 解析:生鲜电商如何做到价格比菜场还便宜
- 大连港营口港暗战十余年 业内:建议错位经营
- 出口竞争力下降 中国沿海企业工资不敢低于六千
- 万达百货亏损持续扩大 集团正式下手清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