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下午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期间专门召开了这次座谈会。座谈会上,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各自实际,既讲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讨论交流。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经济形势
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
习近平指出,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强调,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要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就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发展要求
民生工作承诺了就要兑现
习近平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和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管制。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
习近平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
分析认为,东北振兴作为新一届政府加快东北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并作为当前微刺激政策的重要补充。东北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国企改革、新材料工业发展及农业等板块有望引发市场关注。相关板块包含个股如下:
1、装备制造业振兴。重大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和军工产业等,如奥普光电、机器人、哈空调、九洲电气、中国一重、博实股份、利源精制、沈阳机床、东北电气、大冷股份、大连重工、蓝英装备、智云股份、聚龙股份、佳电股份等。
2、国企改革方面。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国企众多,发展基础较好,未来在政策和制度配合下,改善空间大。如哈飞股份、哈药股份、富奥股份、一汽富维、启明信息、长春一东、一汽轿车、出版传媒、吉视传媒等。
3、新材料新技术方面。东北科研基础好,具有一定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础,看好烯碳新材、大连电瓷、抚顺特钢、东软集团、新华龙和深圳惠程。
4、农业方面。东北是我国的粮仓和重要林木产品、中药材基地,看好万向德农、北大荒、东方集团、獐子岛、壹桥苗业、紫鑫药业、益盛药业等。
5、社会发展方面。东北振兴有利于相关消费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看好华电能源、龙建股份、长春高新、吉林敖东、欧亚集团、营口港、大商股份、铁龙物流等。
- 恒生电子HOMS被曝漏洞被利用 系统营收仅千万
- 中国石油装备海外销售占半壁江山 称雄国际市场
- 中国制造2025加速: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专项项
- 机器换人尴尬:设备厂房耗资巨大 人员分流何处
- 工信部支持机器人智能产业 有机会弯道超车
- 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 超全球需求
- 民用无人机快速发展 行业“蓝海”受关注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六:制造强国“三步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