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存贷比监管红线将取消 有望释放数万亿元信贷资金

金融投资  2015-5-13 9:56:5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沿用了20年的《商业银行法》迎来大面积修订的时间窗口。其中,取消存贷比是市场呼声最高的环节。此前的规定,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比的监管红线是75%。但这一规定多年来饱受中国银行经营者的批评。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发布的《2014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国银行家们对现有银行监管指标的评价中,存贷比指标连续3年为最低,这一指标在科学合理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三方面评价均较低。

 

  横在商业银行面前20年的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监管红线将要取消。

  5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后对记者表示,“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已经写进《商业银行法》20年的存贷比指标硬性考核将终结。昨日,多位银行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存贷比的“紧箍咒”也将被摘掉。

  分析认为,在经济下行之际,保留存贷比的必要性下降,部分金融机构存贷比放开,可以通过宽信贷助力稳增长、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如果存贷比不作为监管考核,预计可以至少释放数万亿元信贷资金。

  由促进到制约存贷比将变参考

  曾使得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经营自主权,并启动了此后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的自主经营进程的存贷比,而今已日渐成为经济下行时信贷增长的重要掣肘因素,走到了必须考虑废止的关键历史时刻。

  存贷比,也称“贷存比”,是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最早是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股份制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的。1995年,该指标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四大指标之一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简称《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条。2003年《商业银行法》因中国银监会设立而进行修订,但有关存贷比的第三十九条被完整保留下来。此后,存贷比不得超过75%便被作为监管指标,由银监会负责执行,一直至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存贷比指标的出台在当时计划色彩浓重的时刻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不仅给商业银行松绑,使得当时新设立的股份制银行获得了快速成长的机会,更是启动了国有专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前身)自主经营的商业化进程。

  鲁政委称,经历20年的发展,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已经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存款增速放缓,使得银行信贷增加非常困难。更为重要的是,使得各类影子银行风起云涌,加高了信贷的成本”。

  鲁政委说,继续把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不合时宜。他认为,监管层作出“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的表态,出发点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对存贷比束手无策,影响了信贷投放。同时,监管层需要进一步减少金融秩序的混乱,及时削弱影子银行产生的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上世纪90年代,存贷比指标被写入《商业银行法》,其首要目标是管控流动性风险,在当时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今20多年过去了,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可以适时取消。
  
  《商业银行法》修改在即


  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的存废,关键在于《商业银行法》是否修改。

  据财新报道,银监会已将取消存贷比这一单独的修改意见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昨日,亦有知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证实此事。《商业银行法》修改在即,包含存贷比指标的第三十九条将从《商业银行法》中删除或者修改为“参考指标”。

  郭田勇表示,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已经作出表态,这就意味着银监会下一步要着手组织修改《商业银行法》,正式将存贷比指标从《商业银行法》中拿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在其看来,如果银监会取消了存贷比对商业银行的刚性约束,也不会造成商业银行的混乱。而与存贷比指标类似的监管指标还有存款准备金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等指标,都可以起到约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作用。不过这些指标对银行信贷的约束都没有存贷比那么强。

  郭田勇称,取消存贷比指标限制之后,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空间更大了。不过,凡事均有两面性,如果真的取消存贷比,也可能会导致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加剧流动性风险。

  去年6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存贷比是75%,必须依法监管,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当前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会根据情况相应调整存贷比的内容。

  2014年6月30日,银监会宣布,7月1日起,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银监会表示,目前经济形势下行,调整存贷比是一个好的时机。本次调整方案释放了两个政策信号,即促进商业银行把资金更多用于三农和小微,通过为商业银行增加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
  
  有望释放数万亿元信贷资金


  “如果监管层真的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将其作为参考指标,那么,银行头上的紧箍咒终于可以摘掉了。在自主经营的同时,也能在现有的信贷规模上至少再释放5%的信贷资金规模”。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如是说。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如果存贷比不作为监管考核,那么,预计可以至少释放数万亿元信贷资金。不过,由于存贷比指标计算复杂,每家商业银行的情况不同,因此,很难预估到底能释放多少资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存贷比这个监管指标取消之后,理论上是可以释放一部分信贷资金。但事实上,即使存贷比取消了,大型商业银行还有18.5%的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监管,因此,难以预估释放资金量。

  在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斌辉看来,存贷比主要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节奏,并不是信贷总量。而取消存贷比后,银行信贷规模还受到两方面的制约:首先是央行每年初制定的合意贷款计划,其次是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

  2015年5月8日,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为65.67%。而此前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的存贷比大多数在66%以下,距离监管红线75%还有一段差距。

  黄斌辉认为,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反映了商业银行每个季度的贷款总量不超标,而实际上,股份制银行深受存贷比之痛,压力很大。在内部考核时往往会向下传导压力,银行争夺存款的压力依然存在。

  董希淼直言,银监会披露的存贷比指标距离75%的监管红线还有一段距离。这其中的差距通过表外业务规避掉了。“如果存贷比不再作为监管指标,加之银监会规范并表,相信未来很多商业银行会将表外贷款光明正大地并入表内”。

  此前,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文泓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存贷比指标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率。不过,因为每家银行情况不同,无法估算具体释放多少资金。但是,可以确定商业银行将把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33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进入分析

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的物业管理始于八十年代初。最早的物业管理开始于经济特区深圳。1988年伴随深圳住房制...[详细]

中国虚拟现实行业产业链分析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通过模拟产生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视觉、听...[详细]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投资潜力分析及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情高涨,轨道交通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分析与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详细]

股市没错,错在理论

对于近期持续上涨的股市,俨然成为了大众的讨论热点。持续不断创新高的指数,开户数量屡创新高,成交量持续放大......[详细]

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运行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1-12月,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5.37亿元,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详细]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及产业链简析

2014年我国装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在建筑装饰行业(含公共建筑工程装...[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