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网站4月22日发布消息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洛桑举行的《金融时报》2015年大宗商品全球峰会上表示,希望与2014年收购的荷兰尼德拉和来宝农业两海外公司整合并达到协同效应,未来相关业务将整合成一家“全球性农业公司”。他称,IPO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但整合需要时日,尚无法给出潜在的上市时间表。
整合成“全球性农业公司”
根据中粮集团官网消息,4月19-23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出访瑞士,参加在洛桑举行的《金融时报》2015年大宗商品全球峰会,并就“中粮概况及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的定位”做开幕式主旨演讲和对话。
2014年中粮集团通过海外并购,获得荷兰粮食贸易公司尼德拉和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的控股权,与这两家企业的战略合作使得中粮将全球供应链扩大到巴西、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
宁高宁强调,希望与尼德拉和来宝农业整合并达到协同效应,连接农产品产区和销区,买全球,卖全球,打造一家拥有国际化人才、符合国际标准和产业链支撑的全球化公司。
宁高宁表示,这些业务未来将整合成一家“全球性农业公司”。他同时称,IPO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但整合尚需时日。他并没有给出潜在上市的时间表。
去年,中粮集团先后收购荷兰尼德拉51%股权和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共计斥资约30亿美元。在2014年10月28日中粮集团该两项并购交易完成交割之时,宁高宁便表示,这些资产(还可能包括中粮的其他资产)将被打包并入一家国际合资公司,然后寻求IPO。
尼德拉是全球知名的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在世界18个主要进出口国家从事粮食分销和国际贸易业务,在南美粮源掌控能力和种子业务的核心技术方面占据优势。来宝农业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业务,拥有关键区域的物流资产布局和糖业务的产业链优势。
该两项并购,是中粮联手厚朴投资、世界银行成员机构国际金融公司、淡马锡、渣打私募股权投资等财务投资人进行的联合投资。其中,中粮与跨国投资团间的投资比例为60:40,由中粮控股。
根据中粮的表述,并购后,中粮资产超过570亿美元,营收合计633亿美元。在世界粮食公司中,资产排名全球第二,营业收入排名全球第三,成为一家能够与ABCD等传统跨国巨头抗衡、具有国际领导地位的大粮商。
旗下上市公司闻风上涨
中粮集团是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作为投资控股企业,目前中粮集团旗下拥有八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国食品(00506.HK)、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蒙牛乳业(02319.HK)、中粮包装(00906.HK)、大悦城地产(00207.HK)五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中粮生化(000930)三家内地上市公司。
4月22日,中粮关于整合及IPO的消息令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港股5家上市公司中,除蒙牛乳业高开低走最终下跌1.18%之外,中国粮油控股股价涨幅达到23.59%,中国食品涨幅达到5.37%,中粮包装涨幅达到9.74%,大悦城地产涨幅为3.82%。A股3家上市公司同样大幅走高,中粮生化盘中涨停最终上涨9.57%,中粮地产上涨3.97%,中粮屯河上涨5.56%。
港股涨幅最大的中国粮油控股隶属于粮油加工行业,主营业务包括油籽加工、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加工、小麦加工、啤酒原料等;A股涨幅最大的中粮生化,主营业务为燃料乙醇、柠檬酸、赖氨酸。
中粮集团也是2014年国资委敲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目前其试点方案尚在推进过程中。此前,对于未来改革的方向,中粮集团曾提出,以混合所有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下属企业引入其他所有制的产业资本、社会集合资本、私募股权等战略投资者,加快实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愿景。同时,内部形成若干专业化经营、独立上市的业务板块,未来主要通过资本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围绕核心主业,按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区域分别组建若干业务板块,力求在各自领域建立行业领先地位。按照市场化要求,以控股公司架构对下属业务板块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充分调动业务板块的积极性。
小结:市场人士说,中粮在大手笔收购后需要很多精细化运营管理,这是收购项目成功的核心。熟悉中粮的有关人士表示,中粮集团现在有一个问题很突出,大而不强。ADM、Bunge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农产品领域非常专业,但是中粮横跨多个业务领域,很多领域里没有真正意义上强大起来。整体上市能否改变上述局面,还有待观察。
- 挑战农产大宗商品ABCD四巨头 中粮集团计划I
- 居然之家逆市疯狂扩张新增25家店
- 衡水老白干净利下滑一半 养猪业务剥离
- 百胜终止与福喜全球合作 本土养殖企业或迎机遇
- 美克股份中国旗舰店开业在上海隆重开幕
- 马云投资伊利牧场 奶源牧场成行业竞争核心
- 益海嘉里被曝购地沟油 同时向康师傅统一等供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