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跨国经营连获“大单” 对外投资仍将上升
2014-10-15 10:11: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对外投资仍将上升
在中国经济放缓的2014年,民企在海外市场的活跃身影依旧让世界印象深刻。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对外投资433.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在整体投资规模减少的情况下,民企逐渐在海外并购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更加关注新兴的成长市场。
仅在欧洲,中国民企的并购份额就从2011年前的4%上升到了2013年的30%以上。根据德银的调查,截至去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3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2010年水平的3倍。商务部日前也预测,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加,2015年对外投资规模可能超过利用外资规模,中国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在国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经营和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同样也需要寻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资本+产能’的双输出战略无疑是同时化解两大过剩的有效方法。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220亿美元,居全球第3位。地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占比达到36.6%,今年这一比重预计还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
转战海外投资多元
“民企对外投资的爆发式增长本身也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成熟产业在国内成本上升、市场增速放慢的情况下需要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追逐更大的市场规模,通过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来平移风险。从海外并购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相当多的民企要么在进行销售环节的直接投资,要么在一些非贸易部门比如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进行直接投资,这些非贸易品的行业必须到现场提供服务,因此只能通过直接投资来完成市场的扩张。”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看来,民企海外频做“大单”是与中国对外投资的多元化进程分不开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大型的私营企业,主要投资一些电信、医疗或者是食品、物流或者地产,相比以购买矿产或者投资能源行业为主的国企,这些领域其实更多的适合于私营投资。同时中国现在对外投资的门槛也开始降低,原来更多的是国有企业为主,现在随着中国整体推进市场化改革,私营企业也在逐步推进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制定海外投资的战略,打造跨国企业。更多的民营企业其实已经成为现在或者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张茉楠分析称。
风险挑战仍需防范
走出国门已经是必然选择。但是在利用优势时,同样也不能忘了挑战和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亮表示,尽管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目前增长较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建议中小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或者进行海外并购,应该围绕自己的主业来开展,减少进入不熟悉领域的风险。同时,民企也要积极提升软实力,包括品牌、营销体系、供应链等方面,不断使自己强大起来。
“不是说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就比发展中国家低,尤其是一些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政治风险或者商业性风险。发达国家的一些劳动法规、金融制度等,如果不熟悉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包括必须要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具体国情、政治、宗教、民族问题等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民企未来海外扩张的前提。”梅新育表示。
- 多家小银行正筹备成立金融租赁公司
- 政策优惠成“引凤梧桐” 多家金融租赁有意落脚自
- 房企资金链绷紧 地产租赁融资“潜力大”
- 十八届四中全会临近 政策引领下的投资机会前瞻
- 中德将签署20余项合作文件 涉能源航空航天等领
- 民营银行获筹建 短期难改竞争格局
- 沪指创出年内收盘新高 新股群发难不倒资金面
- 国务院:全面开放包裹快递市场 对外企发放经营许
- 我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需“精耕细作”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设立 投资路线有两条
2014年1-8月美洲市场汽车销售数据统计
煤层气十二五目标难完成 去年抽采量不及2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