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统计
2014-8-14 14:07:3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2014年前6个月,我国GDP同比增长7.4%,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态势,市场预期继续好转但仍有下行压力。
在此背景下,全球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外需方面,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经历了由弱到稳的过程,至二季度逐月回暖,其中发达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需求回暖是稳定我国服装出口的重要因素;而新兴市场由于自身经济因素,需求减弱,我国服装对其出口增速下降明显。内需方面,上半年,我国经济虽有起色,但从长期趋势来看,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增长动力不足。服装内销总体规模扩大,但增速相对较低,依然较疲弱。
受需求影响,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装行业规上企业产量小幅增长,但规下企业产量依旧下滑,从全行业口径判断,总体产量应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行业整体各项主要指标基本正常,但盈利能力未见明显提升。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效益平稳,亏损面缩小,但运营质量两极分化明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仍困难突出,压力较大。
一、生产
2014年1-6月,全球经济持续回暖、需求有所恢复,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增长;但规模以下企业产量持续下滑;从全行业口径判断,总产量应与去年同期持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1.1亿件,同比增长3.76%,较2013年同期提高3.21个百分点。其中梭织服装72.24亿件,针织服装68.86亿件,同比分别为1.83%和5.88%。
而规模以下企业抗风险和自我调整能力均较差,在需求较疲弱、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订单有流失现象。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广东企业的调研,小微企业订单普遍减少,部分企业订单减少七成以上甚至关停。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均安、海虞、桃源、西柳、郯城、平湖等产业集群的调查,2014年上半年,上述产业集群全行业统计范围内,服装企业产量合计同比增长2.97%,其中规模以下服装企业产量同比减少7.07%。
另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山东、辽宁、广东等地企业的调查,近半数的企业产量同比减少或持平,其中以中小企业居多。从全行业口径判断,产量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内销市场
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总体规模继续扩大,但需求仍疲弱,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99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2102.1亿元,同比增长9.8%,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4182亿元,同比增长10%,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
从服装零售价格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国内服装消费整体走弱的现状。
一方面,国内服装价格持续高企,制约了居民消费,是服装内销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2%,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5%。2014年1-6月衣着类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8%,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而另一方面,从长期趋势来看,服装零售价格虽然上涨,但涨幅一直收窄。价格增长放缓的原因,在于供给大于需求。供大于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产品的供应增加,二是产品的需求减少。目前中国服装行业,产量趋于平稳,产品供应基本稳定。那么出现供大于求,就源于需求的减少。
在经济减速、消费意愿下降的情况下,服装定位和售价均相对较高的一二线市场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增长更为缓慢,同时,服装网购渠道发展迅速,不但各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成为服装内销的重要渠道,品牌企业的线上线下融合速度也在加快。价格更为透明、信息更为对称的网络渠道,分流了一部分一二线市场实体渠道的销售。相比之下,三四线市场及农村受经济减速影响较小,同时受益渠道下沉、城市化推进使得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消费能力提升等因素,有此量大面广市场的支撑,服装专业市场的增长情况较一二线市场稍好。
一二线市场大型零售企业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4年1-6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1082.45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较上年同期低4.51个百分点;销售各类服装2.19亿件,同比下降2.41%,增速较上年同期低5.25个百分点。
专业市场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统计,2014年1-6月,重点监测的43家单位、183家单体市场成交额保持增长,总成交额为3815.38亿元,同比增长4.98%。其中,25家市场成交额上涨,16家市场成交额下降,2家市场成交额持平。
网购市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计,2014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6153亿元,同比增长41.5%。
来自国内最大电商平台淘宝的数据显示,2014年1-6月,淘宝网(B2C及C2C)销售服装类商品24.44亿件,同比增长35.8%,销售额1764.92亿元,同比增长46.89%。其中男装销售量3.58亿件,同比增长36.08%,销售额394.56亿元,同比增长60.75%;女装销售量10.67亿件,同比增长41.62%,销售额1044.37亿元;运动/休闲服销售量0.38亿件,同比增长12.4%,销售额37.95亿元,同比增长58.3%;童装销售量4.22亿件,同比增长34.71%,销售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49.7%。
三、外需市场
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整体偏低,但经历了由弱到稳的过程,逐渐回暖,扭转了年初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均同比下降的颓势。
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市场需求也受到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1-6月,我国对东盟、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服装出口金额合计1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59.16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合计22.59亿件,同比增长17.03%,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17.59个百分点。
其中,对东盟地区服装出口金额62亿美元,同比下降6.41%,服装出口数量15.11亿件,同比增长11.57%,出口单价同比下降18.23%。对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金额分别为35.79亿、8.3亿和5.2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3.28%、2.03%和34.44%;出口数量分别为4.06亿件、2.04亿件和1.39亿件,出口数量增幅分别为33.62%、13.59%和48.89%。
未来,由于内生动力不足、外需拓展空间不大、国内宏观调控空间受限、发达国家政策溢出等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其市场需求和消费也将进一步被抑制。
四、效益
2014年上半年,服装行业整体效益平稳。规模以上企业各主要指标基本正常,亏损面有所收窄,但两极分化明显;规模以下企业困难和压力仍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009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90.84亿元,同比增长9.8%;利润总额495.49亿元,同比增长13.93%。亏损企业2595家,亏损面为17.29%,比2013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服装协会对均安、容城、海虞、桃源、西柳、郯城、平湖等服装产业集群的调查也显示,2014年上半年,上述产业集群在全行业统计范围内,效益增长较平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同比增长5.17%,利润总额合计同比增长7.77%。各指标基本正常。在中国服装协会对广东、福建等地企业的调研中,近80%的企业盈利同比增长或基本持平。
尽管指标正常平稳,但企业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仍然较大。在中国服装协会对广东、山东、福建、辽宁等沿海地企业的调查中,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招工难、市场需求不足、贸易摩擦,被认为是当前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五个方面。比如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对广东的调查中,三分之一的企业有缩减在粤投资或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打算。
相比于规模以上企业和全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在市场低迷、从业人员减少、生产要素成本提升、税费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企业运营压力较大,效益完成情况也相对较差,困难比较突出。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上述服装产业集群的调查统计,2014年上半年,规模以下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同比增长4.13%,利润总额合计同比增长5.99%;企业亏损面19.77%。
而根据对广东、山东、辽宁等地的调查,40%以上的中小企业订单减少,60%以上的中小企业存在工人流失现象。近40%的中小企业上半年经营状况不佳。
在广东,有企业认为,受市场低迷、出口订单下降、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上半年效益情况较差,目前只能寄望于下半年圣诞采购季带来的订单季节性恢复。
- 2014年上半年上海市水产品市场数据统计
- 2014年7月重庆船舶交易金额统计
- 2014上半年家电网购市场规模数据统计
- 2014上半年新疆口岸天然气进口数据统计
- 2014年1-7月份餐饮收入统计分析
- 2014上半年广西云南对东盟贸易额统计
- 2014上半年陕西纺织运行数据统计
- 2014年1-6月家纺行业运行数据统计
- 2014年上半年浙江医药行业销售额统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