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 7月21日开市复牌
2014-7-21 15:28:5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完成以后,公司总体规模将大幅扩大,收入规模和资产规模排名将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激烈竞争的结果
中国的券商基本上还是属于规模上的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依然是券商的主要任务。对于小券商来说,发挥不出规模效益,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被收购对于小券商来说也是一场“救赎”。对于方正证券成功收购民族证券,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从业者也表示,“现在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行业业务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券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小券商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资源上都不占优势,最后不是破产就是被大券商吞并。”
随着资本市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近年来,券商行业掀起一轮并购重组的波澜。除了方正证券成功收购民族证券之外,国金证券此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分别以1.80亿港元和1040万港元向BestonManagementLimited收购其控股的香港粤海证券99.9999967%的股权和粤海融资99.9999889%的股权。
此外,还有一些券商如国元证券、长江证券等有意择机收购相关资产,而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重组正在停牌酝酿之中。
董登新表示,在中国的券商行业,基本还是大券商占优势,小券商的规模优势发挥不出来,相应的业务成本比较高,在IPO业务的争夺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互联网时代,小券商的经济业务资源也在丧失它的优势。所以,被并购未必不是一个出路。
“单靠收取佣金来维持生存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经济业务已经不能支撑行业的发展,券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券商业务以后可能会趋向于去佣金化、向多元化发展。并购只是券商创新发展的第一步。”上述匿名从业者说,“小券商被大券商并购这是行业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此之后,券商整合也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共赢之道与专业化趋势
“两家公司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地域上和资源上的整合。”上述匿名人士说,“方正证券的业务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浙江两省份,投行业务是公司的主要短板,而民族证券的网点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且其投行和资管业务更具优势。并购之后的方正证券在业务和网点规模上都将再上一个台阶,对双方来说是百利无一害。”
董登新说,“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做法,实现区域上、网络上的互补,通过并购可以形成一种资源的整合。对大券商来说,通过并购做大网点的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有利于人才、网点、技术整合。是一个比较快速的占领市场的方式,对于小券商来说是一个可行的生存方式。”
在这次的并购案中,方正证券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民族证券的做法也是一大亮点。
“以未来可交易的股权换取小券商的资产也是一种双赢。”董登新说,“对方正证券来讲可以进一步扩大券商规模,实现资源的整合;对于民族券商而言,通过被并购可以将非上市的股权转换成可以交易的股权,将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被收购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宏源证券分析认为,此次民族证券并购完成后,方正证券将收获完全由公司控制的投行业务团队和独立的投行牌照,弥补投行的缺憾。如果按照2013年的预测数据测算,合并后,方正证券的营业部总数、总资产、净资产和净资本均将进入行业前10位。
据悉,并购完成后,民族证券未来只经营投行业务,其他业务将并入方正证券,方正证券的投行业务也将交给民族证券经营。
- 上海市推进国资改革 相关企业股权密集挂牌
- 海通证券与上海东方网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 京蓝控股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 欧菲光拟通过并购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
- 天泽信息重组方案或存在被终止风险
- 基金调仓紧扣转型方向 金融重获青睐
- 隆基股份子公司延伸光伏下游产业链
- 欢瑞世纪27亿借壳泰亚股份
- A股下半年涨至2300点 关注三大方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