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收购Beats背后潜藏的三大趋势解读
2014-6-4 15:47:2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趋势一:云音乐渐成主流
云音乐,或者叫音乐流媒体(个人认为“云音乐”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跨平台的无障碍在线试听及相关增值服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根据各方数据,2013年,全球云音乐发展迅猛,收入增加了51.3%,同时,各国的付费下载都普遍出现下滑,尤其是iTunes商店的音乐下载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而且,与早年内容方对于下载的强烈抵制不同,唱片公司对于云音乐服务从一开始就持合作的态度。从IFPI去年的数字音乐报告可看出,内容方与云音乐平台之间的互动非常密切。除了版权合作外,双方都在积极开拓新的盈利模式。
苹果公司早就预见到这一个趋势,所以才推出了自己的云音乐服务iTunesRadio。iTunesRadio上线以来,虽然成绩不漂亮,但也还说得过去。至少在美国,iTunesRadio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位,高于Spotify(第四位)。但是,在全球市场,iTunesRadio要落后竞争对手不少。而且,这里面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还包括创新性的问题。受制于iTunes既定的模式,作为衍生服务的iTunesRadio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创新,所以相比与锐意创新的Spotify和BeatsMusic,iTunesRadio只能算是普通产品。苹果要以iTunesRadio去对抗Spotify,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他们才会买下口碑不俗而且是以创新自居的BeatsMusic。
趋势二:音乐硬件市场热火朝天
音乐市场正在回温已经获得了业内的普遍共识,资本运作日趋活跃。其中,又以音乐硬件市场最为高调,国内有多家音乐平台(多米、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媒体(音乐天堂、城市画报)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音乐硬件,国外有传奇音乐人尼尔·扬挑战iPod的地位。数字音乐先行者、原巨鲸老板陈戈最近也以一款智能耳机重新杀将回来,由此可见业内对于音乐硬件市场非常乐观。
在这个领域,Beats无疑是最好的榜样。2008年创办之后,Beats迅速凭借与众不同的设计和成功的明星营销,迅速成为全球最时髦的产品。Beats的成功,让大家看到原来硬件还能玩出那么多花样,于是纷纷蠢蠢欲动。而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iPod早就不再是最酷的音乐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正是Beats耳机。从前苹果的白色耳机在年轻人中是酷和时髦的象征,如今都换成了Beats。
对于在iPod之后便在音乐设备上再无突出表现的苹果公司来说,花钱收购一个酷品牌,完全是可以理解的。Beats的气质符合苹果的要求,产品更是苹果的有益补充,两个最酷的品牌强强联手,苹果公司未来无疑将会在音乐设备市场上大施拳脚。
趋势三:云音乐+可穿戴设备=无限创新
摆脱介质的束缚,音乐会更“自由”。这里所谓的自由,不是灵魂上的自由,而是模式上的自由,是创新的自由。
“云”化的音乐,可以支持各种各样跨平台的服务和模式,在这中间,大版权方收获大量的版权使用费,而设备商则拥有无限大的创新空间——智能耳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智能车载设备等等等等,都可以形成前所未有的新音乐服务。比如有一款叫Dash的入耳式无线耳机,不仅能听歌,还有各种运动辅助功能。又比如有观点认为能支持远程协作的谷歌眼镜会彻底改变音乐产业。
无论如何,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成为音乐的重要阵地。在腾讯科技的一篇报道中,陈戈就认为,苹果收购Beats,正是因为看好这个市场。此前还有报道称今年年底苹果的智能手表iWatch上市之后,iPod将会彻底停止更新。不过,苹果目前在音乐设备上的实力显然不足以保证他们在音乐可穿戴设备上有所成就,所以,苹果才会需要Beats——乔布斯去世之后,苹果自身在硬件上的创新大不如前,不过,库克倒是可以依靠资本运作来走出另一条路。
- 聚美是如何做到短短四年时间就上市?
- 解决充电问题:特斯拉与比亚迪的两种思路
- 分析:音乐硬件如何众筹百万资金?
- 解读:刘强东与资本方的那些故事
- 从酷讯到唱吧:陈华的二次创业进化
- 分析:锤子手机发布在销售和营销方面的亮点
- 分析:联想手机过度依赖运营商的三大恶果
- 湘鄂情多元化迷局 转型互联网大数据
- 解析: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站队文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