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产业信息研究中心 三胜咨询旗下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大型水电享增值税征即退政策 行业迎利好

主题词:大型水电行业资讯 大型水电市场研究分析


大型水电享增值税征即退政策 行业迎利好

  编者按:为支持水电行业发展,统一和规范大型水电企业增值税政策,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大型水电企业增值税政策。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含抽水蓄能电站)销售自产电力产品,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8%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12%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出台,将给国内大型水电企业带来利好。
  
  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表示: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行业规模的快速提升,水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对于大型水电企业,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将直接提高公司净利润水平,改善公司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未达到规模的中小水电企业,在税收优惠的吸引下,将倒逼企业加大装机投入,提升自身规模,为行业整体增速;而水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从事水电设备制造安装类企业也将因此受益。
  
  大型水电企业迎利好
  
  财政部表示,这一政策是为了支持水电行业发展,统一和规范大型水电企业增值税政策所作出的优惠。
  
  财政部称,此次增值税优惠中所称的装机容量,是指单站发电机组额定装机容量的总和。该额定装机容量包括项目核准(审批)机关依权限核准(审批)的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含分期建设和扩机),以及后续因技术改造升级等原因经批准增加的装机容量。
  
  张博庭称,目前大型水电企业仅有三峡电站、葛洲坝电站、小浪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享有超过8%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大部分水电企业是按17%征收增值税。政策出台将给大型水电企业带来利好。不过2016年后退税额度提高到12%,对过去已享有8%既征即退优惠政策的企业则会有一定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因水电企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较少,水电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一直较高,我国一些并网发电的水电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均在15%以上。在相同税率下,火电的实际税收负担率仅为6%-8%。“作为国家推广的清洁能源,水电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呼吁了好几年。”张博庭说。
  
  水电企业一季度利润或超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国投电力、川投能源等大型水电开发企业将率先受益于该政策。
  
  国投电力2013年上半年已投产控股装机1840.3万千瓦、权益装机1214.95万千瓦,其中水电892万千瓦,占比48.5%;公司持股52%的雅砻江水电拥有雅砻江流域的完整开发权,雅砻江流域总装机约3000万千瓦,2013年12月22日已投产装机1050万千瓦。
  
  川投能源以水电为核心主业,目前水电资产及利润贡献在公司总资产和利润总额中已占98%以上。公司2013年9月总装机1496万千瓦,权益装机520万千瓦。公司持有雅砻江水电48%的股份,持股10%的国电大渡河开发建设大渡河流域22座电站,总装机约1800万千瓦。公司权益装机容量在2013-201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同时,水电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或超预期。上海证券研报称,长江电力等水电骨干企业由于2013年丰水期来水偏少,造成业绩小幅下降。进入2014年第一季度的枯水期,长江电力抓住上网电价的高峰期,加大了水电发电力度,争取在第一季度以更大比例完成全年业绩目标。有些大型水电企业的部分销售收入也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获得确认。
  
  近年来,随着监管层对环保领域的重视,水电等清洁能源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13年水电新增2993万千瓦,截至2013年末,全国水电装机共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3%。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2015年2.9亿千瓦的目标,而在此基础上财政部进一步对水电行业进行税收优惠,显示了监管层对于水电发展的重视。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