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产业信息研究中心 三胜咨询旗下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增长 面临被套的尴尬

主题词:铁矿石行业资讯 铁矿石市场研究分析


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增长 面临被套的尴尬

  行业网站的监测显示,自2014年以来,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增长,截至3月7日,该数字已达到1.0857亿吨。
  
  有分析人士向表示,目前高企的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与铁矿石贸易融资密不可分。
  
  机构分析称,对于饱受资金压力的钢铁行业而言,自去年7月1日开始放开进口矿资质后,以进口矿为载体进行套息操作逐渐兴盛。不过,港口库存大幅增长,表明进口铁矿石的增量并没有进入到钢铁生产领域。在研报中指出,融资矿约占目前港口铁矿石库存的30%——40%。
  
  当前,伴随着港口库存的持续增长,国际矿价却持续走跌,国内参与铁矿石贸易的主体,不得不面临被套的尴尬。
  
  注意到,进入2014年以来,普氏62%铁矿石指数,已从开年的134.5美元/吨,降至3月7日的112美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铁矿石贸易融资中,对上市不久的铁矿石期货,有部分钢企及贸易商持观望态度,在借用铁矿石融资之际,并没有进行对冲避险。对此,一位天津钢贸人士向指出,铁矿石价格一旦出现大幅下挫,对铁矿石贸易商而言,资金将缩水严重。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资金缩水后,钢贸企业就会出现偿债困难,随后银行扣押抵押品并进行拍卖,而拍卖会造成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融资矿占比超三成
  
  在当前钢市粗钢产量下滑、价格持续低迷下,进口铁矿石的逆势增长吸引了外界诸多关注。
  
  根据“我的钢铁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全国41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0857亿吨,环比前一周增256万吨。与此同时,当周(3月3日——3月7日)疏港情况未见好转,钢厂提货速度继续放缓,北方七港一周疏港量仍处在平均线950万吨以下。
  
  天津某钢贸企业负责人李刚向表示,在化解产能过剩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开工率不高,导致铁矿石需求明显偏弱。
  
  但是,主要依赖进口的铁矿石原料供应,自进入2014年以来,却持续增多。指出,目前港口库存攀升和当前融资矿占比升高有密切关系。
  
  李刚向表示,为解决资金紧张的困境,确实有不少企业或贸易商将铁矿石用来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的钢铁网”3月7日的监测中,在增加38万吨后,上周贸易矿达到3577万吨,占港口库存的32.94%。
  
  而在其研报称,“目前融资矿约占港口库存的30%——40%,但其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有限。”
  
  不过,在李刚看来,伴随着铁矿石港口库存突破亿吨并创新高的同时,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贸易风险,也渐渐随之浮出水面。
  
  融资属性加剧行业风险
  
  西本新干线分析称,自去年7月1日开始放开进口矿资质后,以进口矿为载体进行套息操作逐渐兴盛。
  
  认为,融资矿的上升是银行缩紧钢铁生产销售各环节信贷的结果。“融资矿指钢厂或贸易商通过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通常为3——6个月),在支付15%——30%的保证金后,由银行支付货款,从而获得了一定期限的短期融资。”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看来,通过这样的操作,贸易商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短期融资,而这种方式在行业内并不少见。
  
  事实上,尽管银行对钢铁行业的信贷有所收紧,但是对于国际贸易的授信额度却比较开放,而且利率较低,这使得铁矿石成为继铜之后越来越受欢迎的融资品种。
  
  西本新干线分析称,通过境外公司购买进口矿,一般一个多月可以将进口矿销售变现,将现金进行理财或其他短贷业务,获得远高于信用证贴现成本的收益。
  
  不过,李刚及多位分析人士向表示,背负着产能过剩包袱的钢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让铁矿石逐渐失去市场眷顾。
  
  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表示,一旦国内的市场矿价跌破成本价,手中握有融资矿的企业及贸易商,将难逃被套牢的现实。
  
  形势更加严峻的是,未来一段时间,矿石的供应压力仍很大。
  
  西本新干线相关分析认为,矿石价格在2014年震荡下行会是大概率事件,带动钢价运行中枢小步下移。
  
  机构莫尼塔3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贸易融资的盈利空间在0.8%左右,所以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跌引发融资矿抛售套现的概率较高。
  
  亚洲开发银行风控专家对外表示,一旦铁矿石价格波动,存货价值存在下跌风险,且铁矿石整个市场的贸易规模仅次于原油,对整个银行的坏账风险不可忽视。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