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产业信息研究中心 三胜咨询旗下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主题词:医疗器械行业资讯 医疗器械市场研究分析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编者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保健意识的显著提升,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速将高于药品行业。发达国家器械与制药的产值比约为1:1,而我国器械收入约占药品市场规模的10%,市场扩容正在进行中。预计2014年医药行业政策环境会有所变化,总体偏紧,但在个别细分子行业中的政策会比较宽松,主要投资机会将出现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国际上医疗器械产业始终紧紧围绕人体健康和医疗的早预警、精确诊断、有效治疗和康复所需不断创新。在生命科学、医学、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下,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快速,甚至是革新性的技术突破和发展势头。前沿基础研究热点不断、技术转化效率高,产业辐射能力大幅度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高技术、高门槛和高附加值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行业,诸多国际巨头公司纷纷加入。
  
  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和医学临床的国情需求,医疗器械及设备正在向着普惠医疗、移动医疗和精准诊疗三个方向发展。普惠健康是针对国情及服务多数民众的普及型低成本健康医疗技术。移动医疗方向是融合移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的医疗器械能够跨空间实时地提供便利和及时的健康服务技术。精准医疗是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和器械,更加精确或早期地获得生理或疾病的信息,更加精确和高效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健康。以迈瑞为首的一批企业在普惠医疗和移动医疗这块具有扎实的基础,机会很多;在精准诊疗的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影像类设备领域联影等承担了领头羊角色,是我国医疗设备迈向高端的有利条件。
  
  面向未来,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应及时调整布局,优化产品及创新能力布局,向高端创新挺进。例如,生命信息监护和大数据移动健康:解决基本参数的精准性,新型和高级参数的支持,以及联网能力和信息系统集成、接入能力等整体解决方案,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展远程移动医疗信息交互、基于个人移动终端及配套远程管理系统等健康技术研发,满足社区、家庭、公共卫生的不同医疗需求。开发和提升生命支持配套产品技术水平;临床医学检验设备:围绕多参数、高灵敏生化分析仪、功能血液分析仪等目标需求,在满足速度要求的同时,重点提升产品精确度,加强配套试剂设备的水平。重点发展个体化的生化检测技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多标志物的肿瘤标志物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以及多通道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和产品。同时应该关注新材料等技术对于组织工程及微创介入治疗产品带来的技术革新。迈瑞等多家公司在以上领域内在技术和市场两个层面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在精准医疗领域,特别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装备领域:医学成像技术和装备是疾病诊疗所依赖的关键工具,也是医疗器械设备中涉及学科交叉最多、技术体系最复杂、技术门槛最高的领域。我国目前的医疗设备技术乃至整个医疗器械产业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以上。迈瑞、联影、东软医疗等企业的快速发展给行业带来了希望。未来还需要紧密围绕基层医疗和大中型医院常规诊疗和重大疾病早期、超早期诊断需求,重点发展高性能以及普惠型的超导MRI、多功能及专用中高端彩色超声成像仪、螺旋CT及专用CT机、分子影像设备等当前医疗系统配置急需的基础装备。着力突破新一代影像技术核心部件及系统,包括:基于新材料的高灵敏超声换能器/高分辨率PET探测器、高分辨高敏感X射线平板探测器等核心部件。
  
  我国已将医疗器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药物一并列入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对健康产业的支持以及促进医疗服务的政策必将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强劲动力,一批优秀的行业企业必将脱颖而出。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