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市场均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而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突出,因而往往难以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而自发达到市场出清的结果。相对于分散的个体而言,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资金和信息的优势,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将楼盘包装;可以通过控制销售节奏,制造楼盘紧缺气氛;可以雇佣人排队开盘,生产轰动新闻等等。房地产中介作为住房市场信息集中交汇的机构,原本服务于市场供求撮合交易,但在信息过度集中后向“坐市商”转变,垄断了住房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交易,完全背离了中介的宗旨。而个体作为住房市场交易信息劣势群体,一方面无法大致掌握市场交易的整体情况,因而容易被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所误导;另一方面掌握的信息碎片化,无法形成对房地产市场趋势和住宅定价判断的支撑。
本轮热点城市急剧升温,虽然有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的背景,但楼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定程度烘托出房地产市场紧张气氛。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个体,知识面、信息收集能力的欠缺,以及资金预算约束,往往存在盲从的心理。当然在判断个体决策正确与否,也很难用理性角度去评价。比如在本轮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程中,只要是在年初购房的个体,无论是用杠杆,还是个体资金,就目前结果看,购房已经实现了账面的较高收益。这时候你很难说其行为不理性。但如果未来一年房价回落,而个体又没有在恰当时间进行住宅变现,不仅账面盈利会消失,反而可能会出现亏损,这时候个体决策似又不理性。
而本轮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明显显现出非理性的色彩。大量资金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大量个体杠杆购房,大量“地王”出现,都不断挑战眼球。比市场盲目乐观更为可怕的是,若房价持续超预期大幅上涨,将摧毁人们创业创新的热情,损害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健性。热点楼市巨大的资金虹吸效应,延缓了非热点城市城镇化进程,伤害到地方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住宅购买行为本质是货币财富向住宅不动产转化的过程。在住宅不动产配置上升同时,家庭可支配货币财富相对缩水,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本轮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应将规范市场秩序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中介同时,也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管常态机制。通过日常严格有效监管,及时纠正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透明度,方便个体获得有利于决策的交易信息。同时也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及时澄清不实新闻报道,打击房地产虚假广告。还要严厉整顿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促使住房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健康发展。
- 二手楼现放盘增价格松动迹象 业内:2-3个月后
- 马光远:只要告诉中国有多少房子 就没人炒房了
- 调控进行时 地王或从黑马利器沦为烫手山芋
- 外媒评中国楼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冰火两重天
- 新华社:剪除楼市毒瘤刻不容缓 让房企违法成过街
- 房地产市场进入分化 楼市地位或将下滑但并非坏事
- 外媒:中国网贷资金流入楼市 成房价暴涨推手之一
- 调控后哪些城市房价有望先降价?
- 媒体:自媒体借谣言炒作楼市 对购房者影响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