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为何与市场预期的宽松环境相背离,突然持续性地偏紧?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导致外汇占款减少,再叠加财政存款上缴,使得资金面整体趋紧。10月以来,人民币较大幅度地贬值,刺激更多的资本流出,会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导致资金面收紧的压力持续加大,这被认为是目前资金面偏紧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央行并没有舒缓由外汇占款减少而出现的偏紧状态,近期并未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
此外,有传闻称,央行根据MPA 调控要求,进一步规范表外理财业务,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进行测算。虽然这个消息并未确定,但表明央行金融去杠杆的工作是认真且严肃的。近日,中国17个部委建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序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开始将“去杠杆”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防范楼市暴涨带来的金融风险,而是全面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中国,应该遏制信贷过快增长,特别是更高风险的影子信用产品的过度增长,同时确保银行间融资结构的健康。他们建议,新兴经济体应抓紧低息环境降杠杆。
过去两年,针对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政府部门试图通过金融市场降杠杆。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不仅没有使杠杆率降低,反而制造了股市暴涨暴跌以及楼市泡沫。全社会信用大幅扩张,宽松环境与资产荒造成投机盛行,一些机构通过不断加杠杆在市场上获取所谓的稳定性收益。一些投资者目前仍然相信,央行不会紧缩。宽松的货币环境只会鼓励加杠杆而不是去杠杆。因此,央行如果不以实际行动表明去杠杆的决心,就会制造相反的市场预期,而且会被投资者借机利用,越来越陷入被动。
尽管中国近期对资本跨境流动实施了严格的监管,但是,随着美联储年底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强,人民币汇率将承受越来越大的贬值压力,这又会刺激更多的资本流出,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央行必须稳定汇率,并未雨绸缪,提前适度收紧货币政策,让市场增强承受冲击的能力。
因此,推动短期利率抬升,警告市场主动有序地去杠杆,或许是当前市场资金面偏紧的一个重要作用。
2013年,全球依然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没有贬值压力,杠杆率也比现在低。而现在不是这样。收紧货币政策,我们可能要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但是,如果不收紧,则杠杆会进一步抬升。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是降杠杆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因此,至少目前不能放弃降杠杆的目标,也不能容忍杠杆继续攀升,应该通过更加细致的政策与引导,以最低的代价逐步推进去杠杆。并且,去杠杆的任务必须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其他任务与目标形成一致,系统性地推进,增加协调性。不应忽视风险,但不能畏惧风险。央行可以用多种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松紧适度,规避所谓钱荒的风险,但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基调的趋势不能改变。
- 信贷猛增将削弱银行稳定性?专家称言过其实
- 叶檀:居民储蓄率为何逐年下降
- 人民日报:房贷、企业信贷为什么冷热不均?
- 信贷收紧才是让楼市降温大招
- 汇率风险亟待解决 跨境并购“融资术”大起底
- 长期复利的力量
- 日元是怎样成为“安全货币”的
- 欧美市场波动 A股节后飘红应可期
- 人民币对美元未来将继续双向浮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