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产业发展集团总裁赵威也提到了产业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表示,经济转型离不开产业支持,而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科技、资本、环境等要素必须嫁接上创新的因子,才能实现升级与突破。
在产业创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释放产业源动力,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成功转型?
李稻葵总结了我国进行产业创新的三个优势:一是市场奇大。在产业方面稍微做点更新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二是工程师的优势。中国每年7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120万是工程类的,而中国在工程师培养上面比培养金融经济人才先进的多;三是硬件比较好。我们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上地软件园,进去以后心旷神怡,配套比较好,这点硅谷美国赶不上。
但要进行产业创新还有地方要改善,否则创新的潜力不能释放。
李稻葵指出,有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就是金融体制没有跟上。他表示,固然我们现在不缺资金,中国资金的存量是全球第一,有大量的投资者在寻求投资机会,问题是缺少一个生态。前期有人投资,投完了以后退出呢?退出机制还是远远不如美国的好,美国有一个金融的生态,一整套系统,从最开始的天使投资者到最后上市的环节,一套一套配合的很好。李稻葵直言,我们现在缺的是后期,我们缺的是股市,我们的股市包括新三板、创业板制度不健全,会计体系不健全,这么一个环境怎么能够鼓励前期者投资呢?这件事情倒是需要长期下功夫。
谈到股市问题,李稻葵还表示,股市的根本必须有法治,对于违规的、不尊重股民的内部操作,对于大股东欺负小股东一定要公开的告,一定要真正的通过法院告。李稻葵称自己也提出要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专门的法院,但是这个事非常难,需要长期考虑。
- 李稻葵:经济创新紧迫性强烈 房地产经济不是可持
- 吴晓球:“大一统”监管模式不适合中国金融
- 刘强东:能贷款就千万别找风投 风投的成本全世界
- 马云:电商没冲击传统商业 电子商务将消失
- 王健林:中国房产泡沫史上最大 限购限贷没起效
- 巴曙松:房地产投资高峰已经过去
- 何帆:中国经济不能过度房地产化
- 高善文:房价的暴涨不会扩散到更广泛的城市
- 梅新育:引进菲佣缓解“保姆荒”不可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