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自2010年以来飞速增长,年均增幅高达近36%,截至2015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410亿元。重大疾病保险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重大疾病保险的常见模式为:当投保人被诊断为事先约定的一系列疾病中的任何一种时,将会获得一笔一次性的补偿款。此类保险通常是寿险的附加产品,易于设计和销售,因而备受青睐。然而,重大疾病保险的覆盖范围十分狭窄,仅包含预先定义的少数几种病症,如特定种类的癌症等。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其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投保人需要接受长期治疗,此类保险无法为之提供持续的费用补偿。想要获得此类保障,消费者必须购买更纯粹的报销型医疗保险,无论被诊断为哪种疾病,均可获得相应的保障与赔付。
据了解,中国报销型商业保险的市场规模目前还很校尽管中国各大寿险公司纷纷推出重大疾病保险,但提供报销型医疗保险的为数甚少。毋庸置疑,中国寿险市场的盈利性远远胜过医疗保险市常每售出1元商业医疗保险(包括重大疾病保险和报销型医疗保险),就能售出超过5元的人寿保险。
对于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在中国发展不足的原因,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罗英认为,中国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裨益缺乏认知,保险公司缺少强大的消费者销售渠道。此外,由于报销型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十分有限,销售此类保险的保险公司很难和医院以及其他或许能提供有关患者和治疗结果数据的机构达成紧密合作。这让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很好地设计产品并为之定价,以及进行赔付管理。这一局面所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报销型医疗保险的赔付率极高且难以预测。在中国,只做报销型产品的医疗保险企业几乎很少能盈利,导致了保险公司没有动力进一步开发报销型产品,以及在这一领域内继续投资。
尽管报销型个人医疗保险在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但整个市场仍会大幅增长。多重趋势将助推这一预期成为现实。首先,中国政府新近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目前国内社保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鼓励消费者购买和选择商业保险。相关举措包括:针对商业保险购买者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院合作。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为更多私立医院的开设及运营提供支持。截至2005年,中国仅有3200家私立医院;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几乎翻了两番,达到1.25万家以上。日益壮大的私立医院生态系统对报销型医疗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私立医院不仅能够与保险公司共享数据,还能与之携手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想要在方兴未艾的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占得先机,该报告指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吸引潜在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客户来购买他们的产品,以及在产品运营过程中实现盈利。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必须培养或强化六大关键能力,分别是高级客户细分、差异化主张和产品设计、渠道开发和拓展、高效理赔和运营管理、构建医院和医疗保健服务商网络以及健康管理。
- 海外就医成热选,中美医疗差距有多大?
- 报销型医疗险有望逆袭 盈利待考
- Y染色体检测助白银案告破 基因技术千亿级市场待
- 输液行业上半年业绩承压 业内称卖一瓶葡萄糖不如
- 中医减肥“医师”培训几天就上岗 律师称存在监管
- 黑龙江:健康扶贫爱心救助 定位精准医疗扶贫
- 2016年以来我国药品出口呈负增长 出口均价走
- 保健品弄虚作假屡禁不止 非法会议成标配推销手段
- 14部门联手遏制细菌耐药 莫让明天无药可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