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厚待遇”渐退,产业和市场势必受到影响
一直靠政策靠补贴快速发展起来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逐渐失去许多行业羡慕的“优厚待遇”后,行业发展会出现“刹车”吗?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补贴额度的降低,势必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公共政策总监蒋仁才说,补贴退坡后,对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扣除财政补贴,部分车型购车成本要高于同类型的燃油车,市场销售自然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补贴政策的退坡,并不等于产业扶持政策的全面弱化,只是扶持方式发生了调整,带来更多的是积极意义。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透露,未来的补贴政策将提高技术门槛,完善补贴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并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这些改变,对促进技术进步、支持规范守信的企业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在购车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政府在研发环节将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
产业链各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从全球范围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关键零部件的壁垒还未形成,信息系统还在发展,品牌效应还未发力,商业模式正呈现多样化。可以说,几乎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因此,我们要用好退坡周期,通过不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勇说,在后补贴时代,作为汽车企业首先是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核心资源。其次,要持续提高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线。还要降低制造成本,完善充电设施,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据介绍,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在国内有14个研发机构之外,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还有5个研发中心。专门从事三电和电动化技术的研发人员,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00人以上。
陈清泰认为,我国较早地把新能源汽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有较好的积累。同时,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些条件都给我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主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补贴政策的退坡,正在形成强大的倒逼式的正能量。补贴导向将让位于市场导向,让位于创新导向。优胜劣汰作用将被强化,真正能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陈清泰说。
- “网约车新政”下的非京籍司机 为补贴跑足14小
- 新政落地前专车仍属“黑车” 各地细则有望11月
- 国内第一支自行车专项产业基金成立
- 工信部拟提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 准生证将成资本大
- 国内汽车库存系数同比5连降 业内预计金九银十将
- 厦门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堵住污染源 留住“
- 中泰高铁变局背后:中日泰三方博弈 贷款利率只是
- 电动汽车安全条件即将发布实施 国家将收紧“准生
- 新能源汽车告别普惠财政补贴 倒逼企业加大研发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