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保障房屋交易安全,意见提出,中介机构不得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提供服务。此外,不久前审计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揭露了三大问题——19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
长期以来,保障房欠保障的背后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原因,以今年的审计结果为例——保障房上演“空城计”,并不是因为人们都有房子住了,而是有的供需不匹配,没人住;有的配套设施不好,不愿住;有的质量不过关,不能住;有的因面积超标,不许住。
建设资金闲置,一方面因为拆迁进展缓慢导致保障房项目驻足;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有钱没地方花”;此外,相关部门在审批和监管上存在疏漏,只给钱不管钱,导致资金未能及时、妥当使用。
“不符合条件人员”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审计公告中,究其原因,一者,有的地方主要就是要钱、建房,疏于后续管理;二者,保障房申请程序“繁琐而未必严格”,许多真实收入水平无法准确统计和有效核验;三者,违法违规成本偏低。
2010年,审计署第一次披露廉租住房保障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对比7年来的报告不难发现,一些老问题渐渐得以纠正和解决,一些新问题冒头出现,还有些问题久治不愈。这给各级财政、相关部门提了个醒,不仅要对在建和已建成的保障房进行纠错、疏堵结合、严格管理,还要着眼今后的保障房建设和规划,完善、健全相应的制度。
在保障房遭遇“三座大坑”的当下,如何既能填补不足,又能找到“一房难求”与“房中无人”的平衡点,是不少地方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将“经济账”和“民生账”双双算好、让“钱是好钱,项目也正经”成为“安居梦”的标签,是各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重点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 地产潮落已不远 这四个理由够不够?
- 李宇嘉:既然出了地王地方政府务必要善用巨额出让
- 推动楼市去杠杆 应该微观宏观齐发力
- 寥城: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可怕的定时炸弹
- 专家:楼市调控一城一策先要有顶层设计
- “地王”高涨难抵市场趋势回落
- 14万元/平方米 “高价地”的盛宴还会持续多久
- 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与“地王”无关
- 疯狂地王暴露预期管理失效 需警惕实体经济被掏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