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交银国际发表报告指出,该行的模型显示美国和香港市场情绪均趋向极端,往往预示即将来临的市场调整,投资者应提高警惕。报告指出,在常规货币政策正显示出其局限性之时,市场认为全球央行将不得不更有作为,极端高昂的市场情绪表明市场有可能短期内期望过高,飘忽不定的央行决策将有可能令市场失望。
在美国,聪明钱的资金流动已经接近其历史极限,并开始与散户情绪背离。在这样的水平上,市场随后往往一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破之时那样暴跌,或如在2003年和2009年到达极端之后开启一个长期的牛市。与此同时,恒生指数极端高涨的情绪也同时预示临近的市场整固甚至回调。
最近几个月,由对冲基金大鳄到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大行都发出了看淡经济前景和看淡股市行情的言论或报告,市场升势特别是美股是否已到了升市行情的尾声呢?
期望与贪婪战胜恐惧
摩根士丹利欧洲首席股票策略师Graham Secker认为,虽然股指在上涨,但成交量并没有相应地大幅增加,认为沽空仓盘的确出现了恐慌式投降,但依然警告说,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可能是最危险的时期,因为他们的期望和贪婪战胜了恐惧和风险厌恶。
Secker指出,人们常说水涨船就高,惟问题是,这种逻辑目前是否反过来了?船的确走高了,但水真的会涨吗?80%的欧洲上市公司股价在7月份出现上涨,涨势延续到8月。这种正收益的普遍程度是欧洲股市近些年来非常罕见。这是否预示欧洲经济活动也将升温?还是表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已经过头了?
Secker提到,伴随多数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惊喜指数逼近多年新高,最近的股市上涨看上来确实是受到良好经济基础的支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股价与全球经济惊喜指数近月走势愈来愈紧密,两者的3个月相关性高达88%。
在当前的环境,好消息就是好消息,但考虑到两者相关性已经达到如此极端的高水平,投资者们应该意识到,惊喜指数是具有均值回归本质的,即是该指数不会长期偏离平均值。从更加贴近基本面的角度,传统的经济领先指标比如PMI,现在处于稳定状态而不是在加速。鉴于其相对谨慎的立场和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GDP预测,摩根士丹利认为,现在押注经济乐观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并不是正确做法。
大摩认为,近几个月以来股市上涨,主要由于近期经济消息普遍好于预期,加上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政策实施,在这种表象之下,财政刺激措施是否真的会提振通货再膨胀,令人怀疑。
尽管传统的通货再膨胀资产表现出色,比如新兴市场股市和大宗商品,甚至连金融股都略有回升,但大摩仍然不相信,投资者应当为通货再膨胀而定价。该行认为,全球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与股市表现及市场情绪将更不一致。
同时,美股的沽空比率大幅下降,似乎表明沽空者恐慌性缴械投降,但是,大摩追踪的很多其他情绪量化指标却正处于历史高位。虽然股票估值还是看起来比债券更具吸引力,但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
最近很多人说,债券息率只得1.5厘,股票股息率远高于债券,成为了推动股市上升的理由,看来大摩这份报告点出了市场的谬误。近日几乎日日有美联储官员公开发言,旧金山储银行长John Williams愈来愈担心,美国经济将迎来一个增速下降和没有加息空间的黯淡未来。不过他也认为,美联储应该考虑最早9月份加息。
此番言论看起来很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最重要的中性利率研究者之一,Williams认为受全球性因素影响(包括人口老龄化与生产力增长持续减速),中性利率可能永久性大幅低于以前水平。圣路易士储银行长James Bullard也认为,未来几年中性利率将会下降,不过依然倾向在2016年加息。
Williams是耶伦重要鸽派盟友之一,讨论中性利率水平及如何应对它的下降,属长期利率政策,不能预示美联储的下一步举动,而短期利率政策会受到更多因素左右。
- 债转股需警惕 “伪市场化”
- 化解不良贷款应标本兼治
- 刘陈杰:债转股不宜“一刀切”而应“双轨制”
- 跨境并购“看起来很美 做起来不易”
- 评论:员工持股落地将成推进国企改革“加速器”
- 官方定性首付贷“违法违规” 楼市去杠杆日趋严厉
- 浙江金融办主任:海外并购并不全是大鱼吃小鱼
- 许小年:互联网金融应坚持风控至上
- 熊群力:中国电科海外并购将偏向创新型资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