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21.54亿元(约合48.3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中国零售平台贡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为8370亿元(约合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这是自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9月上市以来,营收增长最强劲的单个财季。
同时,公司当季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41%至149.63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47%;剔除非经常性出售收益、股权奖励以及个别其他项目,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利同比增长28%至121.87亿元。
截至发稿,阿里巴巴股价为92.20美元,涨逾5%。
四大业务矩阵新亮相 阿里云收入同比增156%
根据季报,阿里本次作出的最大调整便是按业务矩阵形式呈现业绩,分为中国零售平台、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组成四大业务矩阵。
其中,阿里云表现抢眼,在连续多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后,本季度云计算业务收入达12.43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56%,主要受益于付费客户数的持续上升,同比上升119%至57.7万户。
首次单列出来的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也备受关注。阿里在季内梳理了大文娱战略,并在今年4月初完成优酷土豆的全资收购。季内,该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8.12亿元,大规模增长至31.35亿元。
移动端变现率首超非移动端
令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感到兴奋的是阿里巴巴在移动变现率上的提升,“本季度我们实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移动端变现率首次高于非移动端的变现率。”
报告显示,季度内,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端变现率达到2.80%,是2013财年第四季度移动端开始变现以来,首次超越非移动端变现率;6月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4.27亿户,较3月净增长1700万户,同比增长39%。
瑞银在业绩预测研报中指出,相信阿里的变现率会持续提升。刚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至104美元的美资花旗银行在研报中指出,该行预测阿里移动端变现率2.58%,阿里表现超乎预期。
不只是电商,阿里生态效应凸显
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团实现净利润71.42亿元(约合10.75亿美元),合每股盈利2.94元(0.44美元),同比下降77%。
原因在于,2015年第二季度阿里影业完成融资后,阿里影业剥离出报表,大幅推高阿里巴巴集团持有阿里影业股权的估值,带来高达247.34亿元的账面处理收益计入。也就是说去年同期阿里挖了一个大坑,今年跳了下去。
剔除掉这些非常规的影响外,阿里巴巴仍然保持着非常强劲的赚钱能力。当季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41%至149.63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47%;不计优酷土豆及Lazada影响,本季度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53%。
而对手京东仍在亏损,二季度亏损面虽大幅收窄,但规模盈利仍然遥远。不仅如此,京东与阿里的差距还在于,阿里是一个帝国、一个生态,而京东的疆土仍限于电商和金融。
如图所示,包括淘宝、天猫等电商业务,以及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共同组成了阿里巴巴的四大业务矩阵。
阿里云本季度业务收入达12.43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56%;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从去年同期的8.12亿元,大规模增长至31.35亿元;YunOS操作系统、高德地图、钉钉等创新业务也在高歌猛进;此外,口碑、蚂蚁金服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综合来看,此一时彼一时,去年京东增长太猛,阿里很受伤、进行了不少变革,今年京东势头落了下来,阿里则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前冲。
京东和阿里的二季度财报相继发布后,资本市场已经做了投票,阿里股价重回90美元以上,京东则变化不大。但商业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接下来要看刘强东和马云怎么出牌了。
如图所示,包括淘宝、天猫等电商业务,以及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共同组成了阿里巴巴的四大业务矩阵。
阿里云本季度业务收入达12.43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56%;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从去年同期的8.12亿元,大规模增长至31.35亿元;YunOS操作系统、高德地图、钉钉等创新业务也在高歌猛进;此外,口碑、蚂蚁金服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综合来看,此一时彼一时,去年京东增长太猛,阿里很受伤、进行了不少变革,今年京东势头落了下来,阿里则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前冲。
京东和阿里的二季度财报相继发布后,资本市场已经做了投票,阿里股价重回90美元以上,京东则变化不大。但商业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接下来要看刘强东和马云怎么出牌了。
从work at Alibaba到live at Alibaba
在这种“完善商业基础设施”思维的主导之下,阿里今天的气质显然是不一样的。正如前文所说,阿里已经具备了“国家企业”的气质。所谓“国家企业”的说法早在2013年就有提出过。当时所谓的“国家企业”更多是指阿里体量庞大,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代表,作为一张国家名片的形象存在。这里面甚至还隐含着某种民族主义的情绪。
但这种“国家企业”的说法显然不足以形容阿里。今天的“国家企业”的气质,更多是指阿里已经渗透进入普通国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阿里甚至渗透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阿里作为基础设施,任何企业都绕不开它的存在。它“修桥修路”,只要是深处行业,你就离不开它所构建的生态体系。甚至普通人都生活在阿里的生态之中而处于不自知的状态。
这从那句live at Alibaba之中可见一斑。早年阿里巴巴创业时,马云的口号是“meet at Alibaba(在阿里巴巴上相遇)”,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时,是“work at Alibaba(在阿里巴巴上工作)”,现在的口号则是“live at alibaba(在阿里巴巴生活)”。
work at Alibaba的说法其实指的是让中小企业借助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得到生存、成长、发展。work at Alibaba显然还只是设计到了企业层面和阿里的关系,它和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也很接近,但毕竟还是隔了那么一层纱,在很多普通人眼中,阿里的形象在众人面前更像是一个开了大超市的商贩而已,它带有某种过于商业化甚至是市侩化的色彩。
但live at Alibaba显然比work at Alibaba还要高出一个等级。在阿里巴巴生活,阿里早已经融入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从大文娱板块的成立之中,可以窥见阿里电商基因以及价值倾向的重构。你也许时常会在微博上发现,阿里系官微总是以段子手的形象存在于网络之上。它有时会和海尔官微眉来眼去,有时会被熊本熊揩油占便宜。今天的阿里的形象越来越多元,它让阿里显得更加触手可及。这样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阿里,或许才是阿里真正的模样。
恰逢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8月11日晚在同一场合表示:“这次业绩的另一独特之处是透明度。我们正尽力让你们更容易了解阿里巴巴。我们分享更为详尽的公司资讯,以便你们更好地分析我们的业务。”过去华尔街一直看不懂阿里。阿里业务正如马云的太极一样显得有些含蓄、内敛。也正是如此,阿里在华尔街的眼中更像是一个电商企业。但这次阿里新兴业务的布局得到完整的展示,四大块业务的全面布局让阿里的业务架构真正被全面解构在华尔街的面前,让华尔街意识到,阿里是多元的。
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和“生活在其中”的多元生态平台的阿里,这或许才是重构价值之后的阿里。
- 微软向老系统用户妥协 将会延长Win7/8对S
- 360回归背后:打造合伙人机制组建“航母舰队”
- 珍爱网融资文件被疑注水:全年收入不及公开数据的
- 合并获准不涨反跌 长城电脑股价出现倒挂
- 中软国际借壳估值4个月暴增11倍 股民表示亚历
- 谷歌被俄联邦反垄断局罚款4.38亿卢布:恶意抢
- 恺英网络受让上海乐相3.5%股权 推进平台+内
- 天音控股停止资产重组 标的天音通信上半年业绩不
- 继雅虎之后 Verizon又收购两家汽车数据公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