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蛤蜊亦称黄蚬子,主要盛产于丹东的黄海海域。其壳肉呈黄色,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受到亚洲不少国家民众的青睐,目前年销售额8亿元人民币。
据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连年捕捞量增加以及受极端气候等因素影响,中国蛤蜊产量逐年减少。2016年,中国蛤蜊的产量达到历史最低。
从2013年开始,中国科研人员即对中国蛤蜊实施人工育苗。在2年时间里,共培育出1.6亿粒苗种,但规格较小,成活率不高。
2016年7月末,中国蛤蜊人工繁育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培育中国蛤蜊幼贝5412万粒,平均壳长5.5毫米,养殖密度每平方米22万粒。目前科研人员已将幼贝冲洗出池,投放到海滩适宜其生长的大鹿岛海域,随着中国蛤蜊放流成活率的增强,对恢复本地区海洋资源将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在丹东走访中了解到,受上市供应量减少影响,目前中国蛤蜊的价格有所上涨。“如果不采取一些人工繁育的手段,眼下渔船打捞的黄蚬子真是越来越少了。”丹东东港渔民李玉浦告诉记者。
据悉,丹东地区现有海水池塘13万亩、浅海108万亩。据科研人员统计,仅海水池塘养殖一项每年就需要繁育幼贝240亿粒,浅海增殖的需求量则更为庞大,因此未来中国蛤蜊人工繁育项目还将继续深入研究。
- 江西:3000万元涉农资金专项支持全省智慧农业
- 亏损局面蔓延 奶牛养殖企业到生死存亡关头
- 日本粮食自给率已连续6年不足四成 整体增长乏力
- 四川搭建国内外市场产销平台 推广“四川制造”的
- 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甘肃成立 冀推科研
- 新疆兵团夏粮交售完成年度计划过半 已交售小麦3
- 北方多地干辣椒六成库存未消化 或影响鲜椒上市价
- 日媒:中国出口大蒜现“蒜你狠” 因收成减少导致
- 中国13年来首次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未来调减5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