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未来发展的蓝图。但恐怕谁也没有想到,把全国各地的新城规划简单地做个拼图,竟然会得到如此一个夸张的画面。这直观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各级规划之间相互脱节,地方规划往往各自为政。由此也可以看到,各地都在关着门,以描绘蓝图为契机,摊着自己的大饼,而不去管甚至没想过这会给整体层面带来多么严重的问题。
有人认为,规划不等于现实,因此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然而,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库存积压就是盲目规划的恶果。其实,全国各地规划新城人口达34亿已不算什么新闻,早在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就提到过这个数字。这表明,新城规划建设“摊大饼”的问题存在已久。近期媒体再次确认这个数字,有积极的警示意义:一是几年间这样的规划结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这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二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为稳定增长各地各级规划批复的频度、密度在增加,应当严防规划过多、过度而再成“摊大饼”。
有些地方规划部门把规划过度解释为超前规划,认为规划过度也没有错,只是暂时超出了当前需要,解决规划超前他们缺的只是人。因此就不难理解,部分地方规划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抢人”。
靠规划如何抢人,这让人很难想象。但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得到批复的这些新城规划,大多带有几个关键词: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然而,很多规划在落实时,往往忽视了这些关键词。而恰恰是这些软环境建设不到位,让那些规划下的新城有房市无人气。被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等各种概念炒作,消费了新城规划这个概念后,地方发展迅速沦入沉寂。有的规划无法落实成为墙上的一张图,有的新城建好而人迹罕至成为“鬼城”。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不应是一句空话。到地方采访,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大多能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念得顺嘴顺口,然而谈到如何真正做到这几个字,他们又大多感到头疼不已。在东部某三线城市,当地政府设立政策:大学生落户可享受购房补贴,然而响应者并无明显增长。反倒是在当地务工的数千名农民工,有落户的意愿却难以迈过落户的门槛。这些地方有条件、有空间吸纳这类外来务工人口,但却不愿意支付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因此,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城市积极为填充规划而“抢人”,却又把人口进城的门槛抬得太高,拒绝潜在的新市民。
从规划“摊大饼”到“抢人”的势利眼,可以看到地方规划的扭曲和城市之间竞争的激烈。这也表明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仍有许多课要补:人口和产业层次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如果每一个城市都定位高端,既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容易堵住人口流动渠道,给自身发展设限。“34亿人口”的新城规划拼图戳中了城镇化进程中的软肋,如果不能有效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区域协同、切实以人为本,它就会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一块伤疤。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已明确: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这意味着,科学的城市发展导向是中心多元结构,城市之间应该取长补短形成互补关系,而不应该继续闭门造车、各自为政、无序竞争。
- 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或为6.6%左右 下半
- 民营企业发展,将成为浦东二次创业的新引擎
- 中国制造为什么纷纷外迁?
- 优化税制结构才是税改的取向
- 落实“沃尔克规则” 真有那么难吗
- 澳大利亚2016年GDP预计增长2.9%
- 煤炭、石油拖累陕北经济 上半年GDP预计仅增1
- 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预测
- 高文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呼唤创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