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所在。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和创新。新兴职业的出现,正是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从低效到高效……新兴职业的特点折射出经济转型、就业转型的应有之义——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移到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不仅创造出了新岗位,还有效盘活了社会资源,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兴职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源头活水,有效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旦新兴职业蕴藏的生机充分释放,就有可能造就一个新行业,创造更多就业,吸纳更多人才,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甚至会超过行业本身。
面对新兴职业的发展态势,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奏效,监管真空不时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其放任自流、野蛮生长。对新兴职业的管理要讲究力、度、效,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式,精确设置负面清单。不仅如此,对新兴职业的管理还要注意政策弹性,避免老政策“一刀切”“一锅烩”,充分激发潜力,释放动能。
新事物的发展成长不会一帆风顺,新兴职业往往伴随着对传统职业的冲击,也可能会影响一些传统从业者的利益。当出现矛盾时,政府有关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手不能伸得太长,管的范围不能太宽,鼓励新老职业在市场中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合理引导传统职业从业人员向新兴职业过渡,让二者充分融合,共同做大就业市常
- 容纳34亿人口的新城,有谁来住?
- 戳爆“34亿人口”新城规划的泡沫
- 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或为6.6%左右 下半
- 民营企业发展,将成为浦东二次创业的新引擎
- 中国制造为什么纷纷外迁?
- 优化税制结构才是税改的取向
- 落实“沃尔克规则” 真有那么难吗
- 澳大利亚2016年GDP预计增长2.9%
- 煤炭、石油拖累陕北经济 上半年GDP预计仅增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