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6月25日,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亲”与“清”新型政商关系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等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内容摘要。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民间投资急剧下行。2012年之后,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而今年1—5月份,更是首次出现“双下滑”,一是占比从64.2%下滑至62%,二是增速从20%—30%下滑至3.9%。
引发民间投资下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老矛盾,又有新问题;既有投资空间压缩,又有融资渠道不畅;既有外部体制机制不顺的原因,又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因素;既有投资动力不足的原因,更有民企转型能力跟不上的因素。其中,民营企业家预期低下,“不敢投”、“不想投”是当前民间投资急剧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亲”“清”政商关系的本质是处理好“公利”和“私利”的关系。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行为和目的都应在维护公共利益范围之内进行,彻底从“灰色地带”走出来。要从传统“高度人格化”的政商关系迈向“法人化”的政商关系。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的合作关系本质上应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体现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法人关系,要避免因官员和企业家等“自然人”的变化而影响长期合作预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当前相关改革政策的配套措施尚未健全,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部分政府官员“谈商色变”“躲商、冷商”,不愿也不敢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等等。当前,只有打破上面的“三门”,融化市场冰山、移走融资高山、跨越转型火山的“三山”难题,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构建“亲”型政商关系,要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让政府官员“敢作为”“愿作为”“主动作为”。
构建“清”型政商关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问题。要加强法治建设,以契约精神为导向,在“亲”政中斩断投机的杂念。要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民营企业家面向“市场”而不是面向“市长”。
总之,扩大民间投资需要从投资空间、融资渠道、投资能力、投资动力、投资预期和政商关系六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帮助民营企业家改变投资短期化的现象,形成长期投资预期。
- 防范金融风险不能忽视了实名制
- 降低银行不良率主要关键在实体
-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资银行评级,该如何解读?
- “盗刷全赔”应成银行一项法定义务
- 证监会对“*欣泰”决不可以心慈手软
- 申万:新增长动力仍在酝酿 黑天鹅时代该如何生存
- 美联储“不确定”尽显谨慎心态
- 调控“组合拳”出手更加从容
- 政策沟通和预期管理显效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