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一直以前瞻思想引导中国房地产脉络跳动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因应形势推陈出新,坚持为行业的变革找寻全新思路,奠定思想高度及方向。
总结过往、沉淀历史。观点地产新媒体继续推出“2016博鳌特稿”系列报道,遍访中国房地产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企业领导人、职业经理人、经济学者、金融专家、政府协会人士等行业精英。
观点地产网 供给侧改革大潮下,房企纷纷谋出路。近几年房地产消费金融服务潮流渐起,住房贷、按揭贷、赎楼贷、装修贷等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巨大的市场、政策的红利、资本的助推,引来群雄逐鹿。
这波“掘金大军”中不乏万科、万达、绿地、恒大等为代表的标杆型房企,或是自建金融平台,或是与泛金融机构合作,或是参股金融机构;非房地产企业的中介机构以及消费金融领域占据绝对地位的商业银行。
在信贷领域有着10年沉淀的世联行,成为了这一波浪潮中的先行者。
世联行贷款业务总经理牛勇向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世联行的信用贷款如家圆云贷,是针对有房一族的个人及家庭消费贷款,跟首付贷没有关系。
云贷2013年6月份开始推出,2014年在全国铺开,以世联小贷公司为主体,通过世联代理的一手房输送过来的客户进行贷款业务,前提是要交齐首付。
世联行代理的项目是世联贷款的渠道之一,同时也会跟第三方渠道合作,但在客户选择、城市准入以及渠道准入方面都有自己的标准,“对于市场上一些担保公司过于零散的渠道,我们是不欢迎的”。
“截至目前,世联小贷的用户量接近10万,单笔金额6万块钱,覆盖的城市接近100个,会根据优质资产去挑选城市。”牛勇如是说。
谈到未来是否会推出其他金融产品的计划时,牛勇表示,除了云贷,还有为按揭中的客户提供消费贷的“世联+贷”。据悉,“+贷”是为[改为“有房一族”]有房一族补充家庭现金流,金额从5万到300万不等的产品。
从客户的特征上来看,云贷跟+贷有明显的不同,+贷是面向持有房屋资产[改为“房屋资产”]有一定年限以及房屋资产升值的家庭。
在牛勇看来,虽然现在有不少中介代理机构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但是世联行有不容忽视的优势。
除去拥有上市平台以及资金等非专业化的优势,世联行还有合规合法的资质牌照,以及接近10年的小额信用贷款专业沉淀。
“世联贷款就是在做资产和人的连接,让有房一族的家庭资产流动起来,这也是我们坚守的能力。”牛勇如是指出。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世联行贷款业务总经理牛勇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去杠杆化思路下,房地产首付贷被叫停,您认为被叫停的原因是什么?对公司的金融产品有没有影响?
牛勇:首付贷会影响到国家相关政策,比如说跟按揭贷款、首付有关的政策,甚至会引起银行担心,扰乱一些秩序,世联行[删除“当时”]的态度是坚决反对首付贷。
这些对世联行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的信用贷款是对有房一族进行的个人及家庭消费贷款,跟首付贷没有[删除“多大”]关系。只是因为在那个场景下或者以那个渠道在做贷款,所以自然就跟首付贷扯上关系。
观点地产新媒体:世联行消费贷使用范围都是世联代理的项目吗?面向的人群又是哪些?对于使用客户有怎样的要求?在选择合作项目上,有什么标准?
牛勇:世联行代理的项目只是众多渠道之一,看的是客户,跟项目关系不大,由于我们代理这块规模比较大,所以就比较醒目。
我们也会跟第三方渠道合作,他们可以输送客户给我们。不过世联行贷款业务对客户选择、城市准入以及渠道准入都有自己的标准,对于市场上一些担保公司过于零散的渠道,我们是不欢迎的。
家圆云贷2013年6月开始推出,2014年在全国全面铺开,是面向有房一族进行的个人及家庭消费贷款。以世联小贷公司为主体,通过世联代理的一手房输送客户,而且必须要交齐首付才可以。
二手房转接过来的客户也一样,要完成所有的交易之后才可以进行贷款,我们绝对不参与到交互过程中。
另外,世联信贷夹带的产品是持有存量房的产品,会根据世联行专门的评估公司对家庭资产情况作出评定来决定是否放贷。
观点地产新媒体:家圆云贷的业务规模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集团的预期?
牛勇:发展很顺利,具体的数额要在半年报的时候才披露。总之,进展还是非常顺利、非常满意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世联贷款有没有面向企业的?
牛勇:已经暂停了。经过转型之后,世联小贷现在进入到了2.0模式,这种模式的标志就是要产业链化。
首先是渠道化,渠道是在一个垂直产业的纵深认识基础上的;然后是标准化,用信贷工厂的模式,把各种信息和征信链接起来;最后是互联网化,实际上就是O2O的模式,把世联所有的业务场景汇集到一起,从线下把客户输送到金融线上,然后由我们做产品的运营。
在我们这种模式下,额度超过30万的就是商工贷,这些客户95%以上持有房屋资产,身份基本也是中小企业主,但是我们不称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已。
观点地产新媒体:世联贷款对额度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呢?
牛勇:额度是要分人的,人群一共分为六大类,这实际上是风控以及内部客户划分的办法,是对人进行判断的六个维度。
观点地产新媒体:世联小贷业务推出三年多,目前用户量达到多少?贷款规模有多大?落地的城市有哪些?覆盖了多少项目?
牛勇:现在的用户量接近10万,单笔金额6万块钱,覆盖的城市接近100个。我们会根据优质资产去挑选城市,一线到四线都有,一线城市资产是好一点,但是一线城市做业务挑战也大。
观点地产新媒体:回款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一般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
牛勇:所有的贷款都会有逾期的,有一定的不良,但是世联有专业的催收部门以及资产保全部门,还有外包渠道,做信用贷款跟银行做信用卡没区别。
观点地产新媒体:除了家圆云贷,有没有推出其他金融产品的计划?
牛勇:去年就在已有的业主客户中投放“世联+贷”,为按揭中的客户提供消费贷,补充家庭现金流,金额从5万到300万不等。
今年上半年做了调整,现在是2.0版本,对于人群、社区的划分也更加完善,下半年会加大力度来做这件事。
云贷跟+贷是不同系列的产品,客户的特征不一样,+贷是面向持有资产有一定年限以及房屋资产升值的家庭,也就是说资产更稳定,同时也在微信端推云贷跟+贷。
观点地产新媒体:去年以来,有不少中介代理机构以及开发商都有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相较之下,世联行的金融产品有什么竞争优势?
牛勇:做这个事情首先要看是不是持牌机构,是否合规合法,有没有房贷资质;其次是否有小额信用贷款的专业沉淀。像世联小贷公司2007年就拿到牌照,到现在也快10年了。
另外,世联行有上市平台以及资金的优势,更强调合规合法的资质牌照。
世联行对资产有专业的垂直认识以及积淀,我们的战略就是做资产和人的连接,世联贷款就是让有房的人的家庭资产流动起来,这也是我们坚守的能力。
现在世联行新的战略也正面向下半场,走向存量房的时代,大资产管理、小资产管理,这些都是对资产的专业不断地加深的过程。而我们的金融是在这个专业认识的前提下,在积累的过程中做起来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市场上各式各样金融产品监管越来越严格,您觉得房地产金融发展方向在哪里?未来行业内将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
牛勇:现在房地产金融包括两大块,一个是开发贷款,另一个是按揭贷款。其他的都是针对人、针对渠道的一些贷款,但这些都不属于房地产金融领域。包括世联云贷也不算是房地产金融,只不过客户的渠道是来自于世联的主营业务。
下半场房地产金融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格局肯定会被打破,从2010年开始,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私募基金,这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充当更多的角色。
房地产投资基金中国基本上也是按照美国模式,因为这是可行的一个方向,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基金也会有非常快速的发展。
另外,围绕着居民的存量房按揭,银行按揭也会发生一个结构性变化。因为以利率上下限放开为标志,银行的按揭产品也会相应地丰富、多样化。而且传统混营商业银行的按揭资产也慢慢有分化,甚至会出现专业按揭银行。
如果从商业化的角度,或者市场的角度可以分两大市场,一个是保障房市场,一个是商品房(资料、团购、论坛)市场。
- 谭浩俊:对中资银行评级展望被下调绝不可掉以轻心
- 刘煜辉:负利率正逐渐压缩中国调整的时间窗口
- 鲁政委:多关注逃废债风险
- 徐高:短期内需要需求侧的刺激来稳定经济增长
- 赵扬:下半年GDP同比增速可能下跌至6%以下
- 胡伟俊:中国债务的虚与实
- 汪涛:经济不会硬着陆 增速可达6成以上
- 丁爽:三季度通胀率可能低于2% 年底前或将走出
- 董登新:A股退之中的政府角色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