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原管理层的出局应该在意料之内:对汽车之家的创业元老们来说,从2008年引入澳洲电讯,第一个“雷”就已经埋下;2015年创始人李想的率先出局,大抵也算是全面变天的前兆。
出局
平安的入主,让汽车之家原管理层不得不接受出局的命运。只是没想到,节奏如此之快。
6月25日,开曼法院听证会宣布撤销汽车之家“禁止令”,平安正式入股汽车之家并成为第一大股东;6月26日,汽车之家CEO秦致给公司内部员工的邮件流出,表示公司临时召开董事会,他和公司CFO钟奕祺将一起卸任;6月27日,董事会宣布了新任董事长兼CEO和总经理两项任命,平安系全面接管汽车之家。
表面上看,汽车之家的变天,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天。但事实上,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早有征兆。
4月15日,澳洲电讯宣布向平安出售汽车之家47.7%的股权;第二天,汽车之家管理层就提出要对汽车之家进行私有化,买方团由秦致及管理层牵头,博裕、红杉、高瓴资本参与。双方明显杠上。
5月11日,汽车之家股东向商务部进行了实名举报,称平安信托违反了国内《反垄断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的要求,这也成为日后开曼法庭开出禁令、要求澳洲电讯在听证会之前不能进行任何交易的关键原因。此时矛盾升级。
5月26日,秦致以个人名义向媒体发出声明公开指责澳洲电讯。一天后,澳洲电讯作出回应,希望秦致能停止将公司内部信息外泄及对澳洲电讯的无端指责,并希望与秦致继续保持良好合作,但秦致在沟通后第二天即以少数股东名义向开曼群岛法院提起诉状,澳洲电讯随后对该诉状提出公开抗辩。至此,秦致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濒临破裂。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几乎可以断定,只要交易能完成,秦致就难以再在新的董事会内立足。因为手中股权过少,注定了秦致们的弱势。
隐患
在汽车之家,创始人、CEO手中股权过少一直是个硬伤。事实上,早在创始人李想把汽车之家一大半股权卖给澳洲电讯时,这个“雷”就已经深深埋下。
2008年,澳洲电讯用7600万美元拿下汽车之家55%股份,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多次增持。至2013年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时,澳洲电讯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1.5%,而李想和秦致手中的股权则分别被稀释到5.3%和3.2%。再到如今平安入股,李想、秦致各自的股份已经仅剩2.6%和2.9%。
和这相对应的是话语权的旁落以及命运掌控权的丧失。因而,当矛盾出现甚至升级后,管理层口中那些关于“澳洲电讯和平安的交易绕过管理层”的斥责,到头来不过就是苍白无力的口头发泄而已。
2015年6月,创始人李想率先出局,不再担任汽车之家总裁一职,仅保留汽车之家董事、股东身份。对秦致来说,这或许是一次“彩排”。
其实,在平安和澳洲电讯的交易完成后,李想发表了一篇长微博,以董事身份给新董事会提出建议要“信任现有管理层”,在外界看来,这更像是李想在为秦致们“求情”,希望董事会可以“尽释前嫌”。
但正如知名互联网观察家王冠雄所言:“商业从来都不是个讲究人情的游戏,这里规则说话、契约说话、法律说话、货币说话,但就是不让情绪说话。”更何况,站在这些创始人、职业经理人对面的是被他们称作资本野蛮人的对手。所以,不过徒劳而已。
悬念
无论如何,纠缠了两月有余的事情总算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家更关心的是汽车之家和自己的未来。”一位汽车之家内部员工向记者坦言。
汽车之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阶段还不适宜接受采访、对外披露更多信息。因而,目前官方的态度只能从此前发表的公开信中获悉。
按照平安的说法,平安将把汽车之家作为长期战略投资。“不仅将从资本上持续支持汽车之家,还将把平安的线上客户、金融客户、保险客户以及线下服务网络与汽车之家进行协同,并将帮助汽车之家实现从单一汽车媒体向全方位汽车服务生态圈的战略升级与转型。”
不过,据上述员工表示,在他内心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很多不确定。“原管理层大家是很信任也很了解的,之前的规划也是比较明确的,不知道现在很多东西会不会大变样。”
该员工口中的规划指的是秦致在任时推动的十年规划。早在2015年下半年,汽车之家管理层就已经围绕汽车之家的未来展开了十年规划,并在秦致下台前不久详细描述了这个设想:十年之后,汽车之家要变成一个搭建汽车互联网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平台级的企业。而在不看好平安入主汽车之家的观点里,大多都在担心十年规划面目全非甚至化为泡影。
当然,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十年规划一定是正途又或者平安没打算好好经营汽车之家,所以,借用汽车之家老一辈内容主管韩路的话来说:“不用轻易唱衰,大可走走再看。”
- 一汽同业竞争难破 中小股东暂时难言胜利
- 高通和谷歌被曝内核缺陷 千万Android用户
- 爱屋吉屋拿钱后经纪人失踪 爱屋吉屋尚无回应
- “抢市场”莫成“圈市场”
- 中集8亿收购英国半挂车公司 未享受收购英国资产
- 亚马逊影业迅猛崛起: 未来领袖,还是搅局者?
- 复牌后万科该怎么走? “宝能系”安全垫几何?
- 阿里云最新估值高达390亿美元 成为马云帝国第
- 宜家召回夺命抽屉柜但不涉及中国市场 遭上海质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