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叫车平台从开始就不被人看好,其诞生的目的并非优化服务,而是为阻截滴滴、优步等网络约车平台,采取的被动防御性措施。而且,地方性叫车平台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各种官办思维的弊病积习太重。在缺少互联网基因的前提下,与滴滴、优步等互联网约车平台竞争,遭遇不对称的“降维打击”,失败乃是必然的结果。
想当初在打车软件轰轰烈烈的冲击下,各地出租车公司节节败退,一些地方在打击网络约车平台的同时,开始着手筹集本地叫车平台。有的是此前电召平台的升级版,有的是全新打造的APP,但其本质都一样,都是国企投资,均采取了排它性、优先性的行政保护措施,试图用官方版的叫车平台,替代掉互联网约车平台。
地方性叫车平台延续了电召平台思路,软件体验感差、服务费用高、叫车限制条件多、效率低下等。既想维护传统出租车公司的既得利益,又想阻截互联网约车平台的进攻,加上经营思维保守,跟不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迭代升级迟缓,司机和用户都不想使用,逐渐陷入乏人问津的困境。
网络约车平台资本投入巨大,并非建起一个平台完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采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且,由于网络约车市场空间非常大,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各家都是处于烧钱圈地、培育用户阶段,不断融资也是为了继续投入。地方性叫车平台显然没有实力去对抗,前期投入的资金已经打了水漂,继续投资就是自找死路。
网络约车平台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地方性叫车平台跟其不在一个维度上,在互联网思维叠加降维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而且,与其他互联网细分领域一样,网络约车市场的集中度很高,仅滴滴一家就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未来将呈现“剩者为王”的格局,可能只有两三家能够存活下来,地方性叫车平台又凭什么胜出?
在这场开头就能看到结尾的战争里,地方性叫车平台只是打酱油的角色,再次证明国企的体制臃肿、反应迟钝,不适应从事互联网经济。为了维护行政垄断利益,不惜违背经济规律,浪费资金强行为之,实则是不明智。地方政府应从网络约车市场抽身,坦然面对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和重构,积极拥抱新兴产业,而非用行政手段限制和对抗,才是顺应时代趋势的最好方案。
- 国产全球级海洋科考船“向阳红01”交付国家海洋
- 我国高铁再也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 航运行业持续低迷 市场陷停滞 造船业掀新一轮重
- 民航局因空防安全问题对上海机场开出行政处罚
- 广汽集团将大范围人事调整 合资与自主高层大换防
- 粤高速延长广佛高速收费至2021 董秘回应:重
- 汽车进口量连续16个月下滑 前4月奔驰品牌进口
- 韩国参与新马高铁竞标战 称成本仅中日等国65%
- 滴滴优步百亿融资对决中国市场 脚踏两船的巨头多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