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麦当劳中国区公共关系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确实是在中国寻找投资者,只不过现在有很多猜测,而这些猜测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做回应的。”
寻找中国合作伙伴并非空穴来风
6月14日,有消息称,中国化工集团去年10月拆分中国业务后,其老对手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在中国市场也不甘落伍。
今年三月初,麦当劳对外宣布,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加大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此举意味着麦当劳将进一步加速在中国大陆的扩张,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麦当劳的全球振兴计划已初见成效。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麦当劳中国的发展策略,不断寻求变革,以加速业务发展,让我们更贴近顾客和社区。”麦当劳全球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坚持在中国大陆长期发展的目标,今年将继续开设约250家新餐厅。引进战略投资者是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良好契机,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这也将提升我们的决策效率、提高市场渗透力,为顾客提供卓越的就餐体验。”
麦当劳方面向记者介绍,截至今年3月初,麦当劳在中国大陆、香港和韩国共经营超过2800家餐厅,目前大部分为直营。这三个市场属于麦当劳的高增长市场,即发展速度较快,有较高特许经营潜力的市场。未来五年,这三个市场预计将新开超过1500家餐厅。
为达到特许经营餐厅比例95%的目标,去年开始,麦当劳一直对全球各市场的所有权结构进行评估,旨在减少直营餐厅的数量,让更多餐厅由当地的被特许人持有和管理。此次在亚洲市场引进战略投资者正是基于该目标。
大规模开放特许经营权抢资源
虽然引入中国战略伙伴的策略已有眉目,但其前途依然未卜。
比起百胜,麦当劳大规模开放特许经营权的时间走在了同行业竞争对手之后,逆袭之路仍需要时间。
此前有媒体消息称,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仅拥有46位被特许人,经营着麦当劳12%的餐厅。目前,麦当劳在全球超过80%的餐厅为特许经营,每年的特许经营费用为集团总利润贡献两成以上,但这种盈利模式却未被成功复制到中国市场。直到2014年,麦当劳才决定在中国大规模提升特许经营权的占比。
而此时寻找中国合伙人,也无疑会导致与老对手品牌肯德基在中国新一轮抢占稀缺资源的争夺战。对此,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对媒体表示,因为这两家企业对战略投资者的定位都差不多,一定是要求具有独特的背景、强大金融实力的稀缺资源。
而上月下旬,中国财团收购百胜公司在华业务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知情人士透露,中投公司支持的财团终止了收购百胜公司在华业务的谈判,谈判破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财团希望拥有百胜中国业务的控股权,而百胜担心这将对其收益产生负面税收影响而拒绝接受。今年较早有消息称,由中投支持的财团正洽购百胜的中国业务,包括遍布全国的肯德基和必胜客门店。该财团对于在中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投资一项资本密集型业务能够获得所希望的投资回报率心存疑虑,这也是其决定终止谈判的原因之一。
百胜中国业务受阻,让一直备受关注的麦当劳中国股权转让更加紧张。目前来看,上述参与竞购的消息都无最新进展。而记者昨天了解到,参与竞购的还有北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按照麦当劳引进投资者的要求,与麦当劳业务相关的北京国有企业有北京首农集团、京粮集团、顺鑫农业、二商集团等。未来,麦当劳究竟会花落谁家仍然是迷。
全球扩张存在资金挑战
连续两年,麦当劳门店销售和门店顾客人数出现下滑。有分析表示,作为餐饮巨头在全球扩张过程中,资金挑战一直存在,因此引入资本方面的合作,对缓解资金压力有很大帮助。
“麦当劳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整个产品到品牌到组织架构再到单店盈利能力,各方面都遇到了这样的困惑。”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记者分析。
有报道称,仅以外卖业务看,当年两大洋快餐非常强势,但是随着美团、百度外卖等中国本土外卖业务的崛起,这两家洋快餐的外卖业务严重流失。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快速做出适合本地化的决策,以满足顾客和业务的需求。”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也曾表示,“我们未来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必须高度诚信、财务稳健,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并具备独特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共同推动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节点上,麦当劳全面放开中国特许经营,对其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来说都会得到一个解放,可以减少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更多地做有利于整个品牌推广方面的工作。”朱丹蓬说。
“麦当劳在中国发展二十多年以来,经历了很多的辉煌。但近几年来看,在整个市场经济以及销售模式、中国政府关系、包括单店盈利,都处于一个不太理想的状况。” 在朱丹蓬看来,“基于以上情况麦当劳把中国纳入全球特许经营范围是可取的。因为不单在中国,麦当劳在全世界的加盟比例高达90%。这与中国城镇化战略相匹配,符合未来城市裂变的需求。”
此外,朱丹蓬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一些质量门 、税收方面的问题而言,如果由中资机构来接手,对整个政府关系及公共关系而言,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优势。”
- 中粮启用瘦身计划:法人单位减少20% 企业减亏
- 结盟UBER 去哪儿专车打造旅游用车的第一品牌
- 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家合而不并
- 比价神器“小雷达”帮助消费者戳穿电商618价格
- 明星孔垂楠现身苏宁门店 体验式直播成618新玩
- 百度下调预期 舍弃短期收入放眼未来
- 华堂商场北京又关一店 传统百货零售业日子越发艰
- 上海钢联资产整合出新动作:加码电商放弃金控
- 乐视线下零售店主:8成到9成体验店都在亏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