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第一创业之所以股价暴涨,就在于某些知名营业部有大资金在其中不断运作,不断花费巨资买进,制造了一波人造牛市,并成功刻画了一幅涨势凌厉技术完美的K线图,但这正是市场操纵者刻意引导股价走势的结果,其目的就是利用非常靓丽的技术走势引诱投资者不断进场跟风高位接盘,一旦成交不断放大,投资者交易情绪被激活,大资金操纵者就有机会不断拉高出货,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第一创业走出大幅冲高回落走势,就是大资金疯狂出货中小投资者高位接盘的结果。
据媒体报道,人气股“第一创业”在涨停板位置遭遇巨额抛盘,股价从涨停板位置直线滑落,最终收盘涨幅为4.1%。从盘后数据看,华泰浙江分公司还在当日抛售了5187万元的第一创业,另一路游资中信上海淮海中路也出现在第一创业卖方席位之中,当日卖出了4174万元的第一创业,仅两个交易席位就大单出逃了近亿元资金,这一天不仅第一创业出现游资大量出逃,其他次新股也是未能幸免,可立克365.7亿的1/8,净利润排名中,第一创业排在57名,净利润约9.5亿。是招商证券101.5亿的1/10,是光大证券65.7亿的1/6,证券公司经营收入排名中,第一创业排在59名,经营收入约25.5亿。是招商证券约231.8亿的1/10,是光大133.2亿的1/5.但是其市值却不低,按照收盘价39.00元计算,总市值达到854亿元进入券商前十名,远远的超过光大证券(651亿)、方正证券+国金证券)的市值总和还要多。市盈率高达200倍以上。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第一创业的股价都是严重脱离基本面的,是一个随时引爆的火药桶,参与其中的大资金随时可能出逃。
其他次新股的估值水平又如何,也不是严重偏离基本面吗?
市场各种游资缘何敢于如此狂妄,把一家公司股价炒作到如此不离谱的地步,就在于第一创业流通盘很小,便于资金炒作,其次是管理层面对价量异动,没有任何表示,实际上追溯过往,很多价量异动的股票没有被管理层有效查处,被查到市场操纵者概率不大,炒作者不要承担太多的法律责任,也就没有必要付出太多经济风险,这就给了游资巨大的炒作底气,加上中小投资者一旦股性被有效激活,就非常愿意跟风炒作,换手率越高股价上涨越多,中小投资者虎口夺食的意愿就越强烈,炒作者就越容易在高位出货,所以炒作者就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推高股价,加大换手率,造成股价涨不停的假象,直到投资者丧失警惕之心,就可以逢高离场了,从而实现一轮完整的股价操纵,实现利润最大化。
因此次新股炒作完全就是一场市场操纵者的骗局,高换手率也好,完美无瑕的K线组合也好,不断暴涨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中小投资者参与其中,为出货拉出空间,因此暴跌是已经天注定的,只不过是较难预测股价暴跌何时来临,因为谁也不知道市场操纵者何时结束操纵离场,谁也不知道击鼓传花游戏何时没有人玩下去了,因此投资者规避损失的较好方式就是不参与市场恶炒,但问题是中国股市是一个资金推涨型股市,没有强庄介入,就是有再好的业绩支撑,股价依然不会有任何起色,就像这段时间,次新股尽管风险高涨,但依然人气爆满交投十分活跃,而其他个股虽然投资价值好过次新股但依然跌跌不休,因此跟风的中小投资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想获得较好收益,只能是刀口舔血参与炒作,搏一搏机会,希望自己不是哪位最后接盘者,可惜总是事与愿违,中小投资者总是轮番上演成为最后接盘者,成为别人暴富的垫脚石。
因为游资的操作手法往往非常凶悍,一旦逮住出货机会,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完成出货,让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投资者防不胜防,比如第一创业上周涨停板的直线下杀出货,下跌力度之猛,大家应该不会忘记,根本不给你任何机会。
这样的悲剧屡屡上演,有投资者自身的问题,但监管者也是难辞其咎的!
因为次新股恶炒的根源在于管理层日常监管的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让市场操纵者认为值得一搏,毕竟收益与风险极不匹配,操纵股价的收益远远大于触犯法律所付出的代价,所以不管是次新股也好概念股也好总是会时不时得到市场恶炒。证监会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市场操纵,营造一个价值投资氛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工作。
要根除市场恶炒,管理层不仅要加强日常监管,对股价异动加强核查,及时作出处罚,同时应该细化市场操纵对投资者赔偿的法律条款,只要证监会认定市场操纵成立,就应该鼓励投资者提出索赔,以投资者索赔来加大市场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从而降低市场操纵者的胆量。
- 评论:为何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 廖城:管理资本市场,首先从管控舆论入手!
- 香港持牌券商8 Securities为何要筹备
- 证监会主席:保险业“四个着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井贤栋:互联网保险不是分蛋糕而是要把蛋糕做大
- 赵大伟:互联网保险未来的九大发展趋势
- 娄飞鹏:互联网金融监管更应该关注其科技属性
- 陈武:我国保险资产负债错配存在六大风险
- 李宇嘉:民间投资青睐楼市是体制高成本倒逼的结果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