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至”的移动互联网,似乎正在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懒惰。看到儿子小长假期间的生活,51岁的王学进不无忧虑。
近年来,上门美容、家政、餐饮等依托互联网兴起的“网宅经济”受到青年人热捧,却令不少父母担忧孩子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丧失创造力的“懒人”。
“与其出门堵心,不如在家舒心。”平日工作繁忙的“80后”刘薇可谓“逢假必宅”。在这个小长假,她通过手机订餐,一份重庆火锅便准时出现在她与朋友的聚会上。饭后,美容师依约登门为她们做美甲。聚会结束,预约好的家政会将“残局”收拾干净。
与刘薇一样享受“网宅经济”的青年人不在少数。西北大学的“90后”董明感慨,自打有了手机生活软件,衣食住行都只需动动手指,不出宿舍就能“掌控”一切。
“网宅经济”虏获无数“宅男宅女”,却遭到了不少“60后、70后”的质疑,移动互联网放大了两代人的“代沟”。
王学进对记者说,网络社交的盛行让年轻人“封闭”了耳与口,手机预约服务又令他们“放弃”了手脚,彻底成为“宅男宅女”。他认为,生活中许多事亲力亲为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有观点指出,如今不少青年不愿吃苦,而网络时代正在放大这一现象。“身体的惰性不可怕,关键是思想的退化。”48岁的郑慧坦言,并非不能接受儿女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她担心这会让年轻人拙于思考,甚至智商降低。
供职于西安煤炭研究院的“80后”罗坤表示,当前许多青年人背负着房子、车子、孩子等压力,身心疲惫。如果能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实在求之不得。在不少青年人看来,父母一代的担忧是无法接受新事物的冲击,有些杞人忧天。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唐震认为,“网宅经济”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会更为普及,但它也是把“双刃剑”,不宜过分沉溺。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平和沟通,在移动互联时代,两代人完全可以“共同成长”。
- 上海2016年养老金调整涉及415.8万人 增
- Inga BEALE:放开管制对中国经济增长很
- 发改委:落实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赵祝平:今年养老金调整涉及415.8万人
- 天津滨海新区支持企业借助融资租赁加快转型升级
- 陕西:危化领域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分级监管 提高监
- 项俊波:去年全国保费收入2.4万亿元 实现利润
- 蓝皮书:超四成大学生在毕业3年内转行
- 证监会姜洋:加强对跟风式重组的监管 严格执行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