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狂抢夺地王,有规不循为什么管不住?
2016-6-3 15:27:5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六年,一个楼市的小轮回。面对近乎同样的场景,一线、二线城市房价的猛烈飙升,央企抢夺地王的勇猛异常,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退房令”已发出六年,早应退出楼市的央企不仅没退出,反而屡屡高价角逐地王呢?
5月27日,总价高达123.18亿元的“全国总价地王”杭州“奥体”地块,最终被央企信达地产和万科的联合体揽入怀中。而仅仅数天之后,6月1日,央企信达地产在上海宝山区一地块以303%的溢价(总价58.05亿元),再次刷新今年上海土地市场的溢价纪录。
每一次楼市发“高烧”,除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外,均伴随着央企疯狂抢夺地王的强力助推。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5月23日,全国年内成交总价最高的50宗地王,有27宗被央企和国企获得,另据《证券日报》报道,央企联手上市公司,已经拿下逾八成的地王。
其实,央企抢夺地王大幅推高地价和房价,早已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近10年来的奇葩景观,只不过在楼市升温时更显刺眼和疯狂。早在2010年,面对其时楼市的过于狂热、央企抢夺地王的过于凶猛,国资委就严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仅保留16家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后增加至21家)。
但是,六年过去了,我们遗憾地发现,相当一部分早应退出房地产领域的央企,事实不仅没有退出,反而加大了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力度,央企疯狂抢夺地王、推高房价的乱价,不仅没有有效抑制,反而更为变态加温。
“退房令”颁发六年以无疾而终收场,值得国资委、以及其他部门深刻反思。在“退房令”颁发之后,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央企仍能“顶风作案”,这究竟是相关部门的管控不力所导致,还是部分央企、以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利益牵扯所导致?对此,我们有必要仔细厘清、并推出更具可行性的管控方案,如果是央企刻意的明知故犯,那么,起码应祭出行政层面的处罚措施,如果是涉及到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牵扯,那么则有必要上升到再高层面的顶层设计。否则,面对“退房令”持续地有令不行,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何在。
“退房令”的无奈烂尾,与相关部门的管控软约束直接相关。除此之外,当下央企之所以频频抢夺地王、置投资风险于不顾,还与其一贯存在的预算软约束有关。
道理很简单,对于主业并非房地产、却又屡屡参与地王抢夺的央企,其在年初上报的投资预算中,绝对不可能将投资房地产的大笔预算支出列入其中,而只可能是以扩大主业规模或技术创新等名目先行虚列,最终再将这部分投资预算转移到真实的房地产投资。对于这种财务预算支出乱象,相关部门亦应提高警惕,如果不能及时治理央企的投资预算软约束,那么,事实不仅会扰乱房地产市场的有序调控,而且,更会加大这部分央企的运行风险,当前相当一部分央企的负债率已经高达80%左右,在负债率如此企高的情况下,仍然超高溢价地去抢夺地王,未来一旦楼市的泡沫刺破,这部分央企很容易会迎来资不抵债的窘境。
之于当下而言,针对“退房令”持续的有规不循、央企频频抢夺地王的乱象,无论是基于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是基于强化政策公信力,相关主管部门均应对此提高警惕,尽快形成、并全面落实系统的闭环式管控思路。
- 谷歌IBM都嫌弃出货 该拿什么拯救联想?
- 入孵率严重不足 孵化器倒闭潮又起
- 五月影市惨淡大盘极端低温,没有猛烈票补影院坐以
- 我试驾的难道是GT-R的绝响?
- 借互联网女王热度,谈谈语音控制的历史与亚马逊e
- 我国玩家智商是不是普遍都比较低?
- Facebook推出引擎DeepText,让机
- 依然在辱骂陈冠希渣男的人,可能才是真的渣
- 分答:性,谎言,录音带,但与知识有什么关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